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2024-06-18 16:46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邸晶鑫 中共貴州省委黨校貴州發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庫教授、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鄉村振興是包括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工程。新質生産力不僅蘊含在特定的高新技術行業內,而且廣泛包含于通過新技術創造新的物質生産過程與新的社會生産關係的過程之中。因此,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新質生産力的全面賦能。

將新質生産力嵌入産業深度轉型升級全過程。堅實穩固的農業基礎,為實現鄉村産業振興提供堅強支撐。因此,應在守好耕地“命根子”、攥緊民族種子“晶片”的基礎上,根據區域要素稟賦與比較優勢,並結合市場有效需求,不斷夯實農業基礎。同時,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裝備構建起動力充足、活力充沛的農業現代化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産效率與農産品品質。在塑造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業品牌過程中,促使農業實現深度轉型升級。農業的深度轉型升級在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賦能之下,將不斷實現生産管理精準化、品質追溯全程化、市場銷售網路化的深刻變革,由此將帶來農業領域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的持續迭代、規模擴散與動態優化。

培養熟練運用新質勞動資料的新型農業勞動者。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也需要各類能夠熟練運用新質勞動資料的農業勞動者的廣泛參與。新型生産工具促使各類農業學習資源更易普及,農業技術更易推廣,農業生産效率更易提高,農業生産風險更易管控與治理,産業融合更易實現。比如,一些省份充分利用科研大院大所資源匯集優勢,積極培育出一批既懂農業農村、又懂新質勞動資料應用技術的實用型人才。高端智慧農機裝備廣泛運用於農業生産的各個環節,直播帶貨、文旅融合等新業態使農産品在更大平臺、更廣領域深度參與國內國際雙迴圈,在促進農業生産效率、提升農産品品質的同時,積蓄起鄉村全面振興的人才紅利。當前,以智慧農業、現代工程技術等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為農業生産力發展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新質勞動資料與新型農業生産工具。但同時,能夠熟練掌握相關技術並有效運用相關技術從事農業生産的勞動者的數量和素質均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需下大力氣、多措並舉廣泛培養掌握新型生産工具使用技術、熟練運用新質生産資料的勞動者。

推動優秀傳統鄉村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鄉村全面振興蘊含著鄉村文化全面振興。實現鄉村文化全面振興,一方面,著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鄉村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另一方面,進一步發展文化生産力,促使新質生産力與優秀傳統鄉村文化實現更高水準的融合,推動我國鄉村文化産業與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一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根植于優秀傳統鄉村文化的民間體育賽事、文娛活動等文化項目,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世界的同時,有利於促使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展綠色生産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推進鄉村生態振興中,要探索新質生産力作用於生態環境改善的新技術、新領域,在改善生態環境的過程中不斷發展新質生産力。此外,要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創造更多能夠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新質勞動資料。勞動者、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的優化組合,將促使綠色生産力的躍升,助力實現鄉村生態振興。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