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在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中加快新質生産力發展

2024-05-30 14:15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石建勳 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緣衝突引發的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斷鏈阻鏈的風險加大。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發達國家不斷優化産業和人才政策、強化科技競爭手段,對全球人才和創新資源虹吸效應增大。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作為科技創新資源富集地區的長三角,肩負著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任。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至今恰逢十週年。站在十年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新起點上,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應充分發揮長三角的區位優勢、産業優勢和人才優勢,吸引全球先進生産力要素持續流入,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在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中加快新質生産力發展。

以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為抓手,加快推進長三角地區制度型開放。通過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外資企業能夠利用我國完備的産業體系、豐富的人才資源,共用我國發展前景和巨大市場,使我國能夠更好吸引全球優質資本和創新成果落地生根。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區域要積極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推進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的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強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互學互鑒和複製推廣,努力成為暢通我國經濟大迴圈的強大引擎和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略樞紐。

加強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長三角地區亟須通過聚集全球科創要素,加快建立完善跨區域、跨部門機制,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形成區域創新協調聯動共用機制,跨區域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現強強聯合,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營造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更好聯動長江經濟帶、輻射全國。深化國際科技合作,聯合構建跨學科、跨領域、跨區域的若干創新聯合體,實現項目、人才、基地、資金一體化配置,促進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探索建立國際化協同創新的合作機制,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推動長三角區域成為以科技創新驅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強勁動力源。

增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協同性,提升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完備的産業體系,是我國吸引高水準全球創新資源、提升國際迴圈品質和水準的關鍵優勢。目前來看,長三角地區初步形成了三省一市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各揚所長的産業佈局,為吸引全球新質生産要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産業各具特色、各有優勢,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各地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環境條件等比較優勢,發揮省際毗鄰地區的天然區位優勢,探索建立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共建省際産業合作園區,進一步提升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努力提升配置全球資源能力和增強創新策源能力,打造高品質發展的長三角區域産業集群,高標準建設全國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先行區和示範區,高水準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持續深化改革,進一步優化長三角地區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指市場主體開展經濟活動的外部環境條件總和。從本質上看,營商環境是各種生産關係的系統整合,既涉及産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産業發展、創新要素配置,又涉及市場監管、社會信用、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便利程度,等等。面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機遇、新挑戰和新任務,長三角地區要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掌握主動,用好全球創新資源,率先實現高品質發展,就必須進一步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取得新突破。亟須加快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産要素配置方式,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持續優化有利於全球人才流動和創業就業政策,吸引和促進世界各類先進生産要素源源不斷地進入長三角地區,實現與我國新質生産力相關要素的有機結合。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