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科學把握未來産業內涵特徵

2024-05-14 15:59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陳志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産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産業新賽道。未來産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向,是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格局變遷中最活躍的力量。如何認識未來産業的內涵與特徵、把握未來産業發展的變革性意義,對於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價值。

目前理論界普遍認為,未來産業是由前沿科技驅動,處於萌芽期和成長初期,將對經濟體系與社會變遷起關鍵性、支撐性和引領性作用的戰略性先導産業。未來産業不僅是已有技術演進、迭代、融合的載體,更多體現了技術軌道的變化,甚至是技術經濟範式的變化。這意味著隨著技術革命的發生,科學知識、製造技術、人力資本、管理治理、基礎設施等都會發生巨大變化。本輪技術革命極有可能超越以往技術經濟週期相對單一的主導技術牽引,轉而表現為智慧、健康、綠色三大主導技術群融合突破與協同支撐,特別是資訊技術對技術體系和經濟體系的深入擴散與滲透。在這樣的趨勢下,主要國家都圍繞上述三大方向部署未來産業具體賽道。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要求,在類腦智慧、量子資訊、基因技術、未來網路、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産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産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佈局一批未來産業。

未來産業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載體。實際上,科學技術早已內嵌于生産力整個形成和作用過程。在未來産業發展中,科技創新引發生産要素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勞動者與生産資料的結合方式。在工業化時代,自然資源、土地、資本等是核心生産要素。而在數字經濟時代,把數據作為重要生産要素已經成為未來産業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時,可再生能源的引入可以消除傳統能源可耗竭的憂慮。人工智慧、量子資訊、未來網路與通信、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正在加快發展,未來人類大部分生産活動有可能會轉移到機器和設備上,生産可能從實體空間向虛擬空間遷徙,生産方式發生巨變。未來産業特別是智慧技術、生物技術等的融合發展,還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慧技術的引入雖然減少了對眾多勞動力的需求,但創造了更多的新崗位,對勞動者的技能、經驗要求更高了,勞動者必須具備更好的創造性思維、更多的數字與智慧技能。從一定意義上看,人工智慧或將改變勞動力市場的供應結構。

毫無疑問,未來産業對生産力、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複雜的、綜合的,甚至會帶來技術—經濟—社會的整體性、系統性轉變。我們需要統籌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系統部署科技、教育、産業、金融、能源、社會等各領域改革舉措,激發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社會各主體的創新潛力與積極性,加快培育未來産業,推動新質生産力不斷發展。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