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推動生態保護與農業生産齊頭並進

2024-05-13 13:53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李翠霞 黑龍江省八一農墾大學校長、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曾經是“鹼地白花花,一年種一茬,小苗沒多少,秋後不收啥”,現在成為年可實現經濟收入450萬元以上的水田,位於松嫩平原西部的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的變化令人吃驚。近年來,這裡積極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制定實施鹽鹼地綜合利用項目,僅3年多時間就累計壓茬整治鹽鹼地7179畝,新增水田5561畝。從“不毛地”到“儲糧田”,把“鹼地白”變成“農田綠”,鼓起的不僅是農民的錢袋子,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信心與底氣。

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無論是向土地、森林、江河湖海、設施農業要食物,還是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都需要進行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不少人擔心,資源開發特別是過度開發勢必會影響生物多樣性,打破生態平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這一重要論述為推動實現生態保護與農業生産辯證統一提供了重要遵循。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須堅持生態保護與農業生産齊頭並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以科技支撐農業生産。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當前正值農忙時節,田野裏到處可見科技范兒。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羊平鎮的玉米地裏,安裝北斗導航的無人駕駛玉米播種機讓播種、施肥等作業一氣呵成。相較于傳統機械,高精農機作業效率能提升30%,土地利用效率提高10%。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增長至2022年的62.4%,為農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下一步,須持續強化科技保護和開發,堅持以保護開發環境和食物的多樣性為出發點,在種業創新、種質資源保護、特色産品開發、特色生態保護等領域持續加強科技創新投入。

以綠色穩定農業生産。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堅持産業興農、品質興農、綠色興農。稻田跳起“致富蝦”、空中挂上草莓園、千島湖裏撈“金”魚……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高效生態農業建設讓越來越多農民挑上了“金扁擔”。近年來,全國各地牢固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用心守護青山綠水,闊步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擦亮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底色,促進農業生産和食物消費綠色轉型,構建綠色低碳農業産業鏈,提升生態農業競爭力,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的生態根基。

以高品質推進農業生産。農田種植用心、農資監管上心、産品溯源放心,農業開發才能深得民心。福建省以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機構能力提升三年行動為抓手,充分發揮縣、鄉鎮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預警作用,以點帶面逐步輻射,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近年來,全國農産品品質安全狀況保持穩定,2022年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7.6%。從生産環境到生産要素,從原料監管到餐桌安全,持續完善農産品品質監管體系,加強農産品品質評價建設,提升農業生産標準化水準,堅持走特、優發展之路,才能更好確保糧食品質安全和人民群眾食物安全。

以品牌撬動農業生産。“土特産”三個字,土講的是基於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特講的是要突出地域特點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産則強調要真正建成産業形成集群。近年來,黑龍江省打造的“黑土優品”“九珍十八品”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不斷提升,五常大米、海倫大豆、東寧木耳等“元老級”品牌,與大慶冷水魚、龍王豆漿、綏化鮮食玉米等新秀品牌抱團造勢出海,“黑土優品”香飄世界。截至2023年年底,累計開展五批“黑土優品”標識授權使用申報和評審工作,有378家企業的923款産品納入“黑土優品”標識授權範圍。強化品牌帶動作用,持續推進品牌農産品打造和品牌農業區域開發,以此加快延伸農業産業鏈,帶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形成大農業發展新格局。

《光明日報》(2024年05月13日 02版)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