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金碚:把握機遇激發工業經濟潛能

2024-05-10 16:00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金碚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當前,我國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較去年提高1.5個百分點。這反映了工業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體現了向新質態加快轉型的趨勢。我國經濟增長表現,更突出地呈現為經濟增長機制的“換軌”性。也就是説,工業經濟的結構升級具有質態變革的性質,深刻反映了我國經濟正在向新質生産力態勢的有力轉型。

我國經濟質態變革的表現是,正在從實體經濟、貨幣經濟(虛擬經濟)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轉型為實體經濟、貨幣經濟、數字經濟三者的交互融合。在前一種模式下,經濟增長波動主要由實體經濟和貨幣經濟之間的關係觸動,即有效需求與産業供給之間的不平衡,導致經濟增長過冷或過熱。所謂宏觀調控,就是通過實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貨幣經濟端著力“熨平”過大波動。我國工業經濟增長率所反映的結構轉型表現,比增長週期及經短期衝擊後的恢復表現更為重要、更具實質性意義。尤其是,當前的結構轉型具有經濟質態轉變的深刻性。因此,工業經濟在結構轉型中保持較快增長、在較快增長中實現經濟質態轉型,是我國産業經濟的重要特徵,也是國民經濟保持良性迴圈的要求。

其中的關鍵及深刻性在於,科技創新驅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驅動産業變革。這既包括以數字技術業態為主體的新興産業,也包括系統性地運用數字技術的傳統産業。數據表明,具有這些特質的産業,經濟增長率明顯更快。今年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5%和7.6%;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7%;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29.2%。據工信部介紹,今年將開展“人工智慧+”行動,目標是到2025年,70%以上的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路化,建成一批引領産業發展的智慧製造示範工廠。人工智慧技術將在製造業全流程融合應用,提升高端裝備、關鍵軟體、智慧終端等重點産品和裝備的智慧化水準。這表明,工業經濟增長與結構升級特別是産業質態演化,具有很強的相互促進作用。

數字經濟崛起帶來的産業質態轉型,特別是人工智慧發展,意味著經濟運作的機理有可能發生重要變化。未來,工業經濟增長將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例如,一季度消費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扭轉了2022年4月份以來的低迷態勢,但增長率仍然相對偏弱,表明宏觀經濟需求側仍然對工業經濟增長具有不小的壓力。當經濟體系的實體、貨幣、數字的融合與交互更加順暢,相應的經濟運作機理效應增強,會對經濟運作和宏觀形勢發生怎樣的影響,特別是對勞動就業、居民收入以及與之直接相關的市場有效需求,將會産生什麼作用,這些都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在保持對經濟發展前景充分樂觀和充滿希望的前提下,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新挑戰新問題所在。進入新時代,工業經濟增長更加依賴於科技創新,而顛覆性科技創新既具有開拓經濟增長新空間的強大動力,但也有一定的風險。因此,須有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的意志。應充分認識到,由於現階段的經濟特徵,僅僅依賴傳統宏觀經濟政策維持較高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關鍵要依靠科技創新,特別是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的賦能,以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市場經濟的本性和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是要素流動暢通。在實體經濟、貨幣經濟、數字經濟相互影響下,即使人流、物流、資訊流因技術進步而實現高度暢通,但終歸要體現為資金流的暢通,才能形成可以計量的經濟價值和增長表現。如果資金流不暢通,企業間支付拖欠,賬期延滯,就會使經濟運作和增長態勢表現不佳。這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需要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