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鹽鹼地高效利用大有可為
文 | 郭凱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我國鹽鹼地資源非常豐富,總面積約15億畝,其中具備改造潛力的有3億畝至4億畝。要想進一步增加耕地儲備,鹽鹼地的改良利用是非常重要的途徑。
鹽鹼地綜合利用工作,對於端牢中國飯碗、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綠色發展意義重大。長期以來,國家非常重視鹽鹼地的治理工作,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目前已有數千萬畝鹽鹼地畝均增産糧食100公斤以上。在長期實踐中我們認識到,要充分盤活鹽鹼地資源,必須進一步強化鹽鹼資源高效利用的理論與技術研究,發展鹽鹼地特色産業,進而推動鹽鹼區農業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我國通過耐鹽品種培育,關鍵技術研發、示範與推廣應用,極大促進了鹽鹼地綜合利用進程:選育一批耐鹽優質作物品種,為鹽鹼地糧食生産提供了種質資源;鹹水、微鹹水安全灌溉技術取得新進展,為鹽鹼地水鹽優化調控和作物節水生産提供水資源保障;研製一系列鹽鹼地高效改良培肥製劑與産品,構建鹽鹼地肥沃耕層技術體系,為鹽鹼地鹽分立體阻控和培肥改良提供支撐;構建分區分類鹽鹼地改良利用新模式,讓鹽鹼地適生種植更具精細化和針對性。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鹽鹼地上的農業發展將迎來更大機遇。面向國家糧食安全重大需求,依據鹽鹼區資源稟賦,需要繼續創新鹽鹼地資源高效利用的理論、技術和産業體系,打造鹽鹼地“適鹽用鹽”農業發展新模式。
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分子育種技術手段,通過良種良法配套,加強耐鹽品種“育繁推”體系建設,加速耐鹽糧食、油料、纖維、綠肥等作物的育種進程和推廣應用。樹立大食物觀,加強耐鹽特色植物和經濟鹽生植物的開發利用,研發配套鹽鹼地特色植物適鹽種植技術,破解鹽鹼地植物品種少、栽培技術缺和推廣不足等難題。依據不同鹽鹼區水資源現狀、土壤特性和作物種植結構,系統開展土地高效耕作、秸稈高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肥沃耕層構建原理和技術,以及高效土地耕作、平整、播種、施肥、灌溉和收穫等農機具的研製和推廣,提高土地整理和培肥效率。利用最新的遙感技術和大數據分析,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水資源評估,形成鹽鹼地綜合利用水資源承載力清單。注重鹽鹼地特色農作物産品的品質和産量協同提升機制,加強特色高耐鹽的經濟作物包括糧棉果蔬等品質功能挖掘,延長深加工鏈條,提高農産品附加值,為鹽鹼地特色農業深加工提供技術支撐。應該相信,通過綜合整治,更多鹽鹼地資源將得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