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陳訊:發展智慧養老應避免泡沫化

2024-04-23 14:44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陳訊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近來,各地圍繞“網際網路+智慧化+養老”服務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硬體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補貼;另一方面加強對資訊技術應用、數字化轉型等養老服務規劃,為提升養老保障能力和服務能力在資金籌集、專業化供給、市場化探索等方面積累了經驗。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發展智慧養老産業仍然處於超前階段,普遍存在“政熱社冷”、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以及智慧化服務發展不成熟等問題,應按需按質推行,避免造成泡沫化現象。

加快發展智慧養老産業是實現老有所養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推動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和緊跟科技進步的發展方向。但是,如何讓智慧養老項目落地、提升養老服務品質,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綜合性工程。發展智慧養老産業涉及面廣、技術門檻高、前期投入大,需要政府、企業與其他各主體協同推進。

在“網際網路+智慧化+養老”模式建設中,一方面需要建立統一標準採集數據資源、處理脫敏數據和保護數據隱私,以及打通戶籍、醫療、社保、社會救助等部門的數據壁壘;另一方面,數字化、智慧化與雲平臺建設投資大和維護成本高,尤其是應用場景、通信中臺、視頻中臺以及移動終端等,需要持續性投入大量資金以加強技術開發和應用軟體迭代更新,才能保障智慧養老産業有序運作。

實現老有所養是一項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事業,而發展智慧養老産業不僅要恪守公共性和公益性,還要遵循市場規律和適應代際繼替需求。

一是當前我國智慧養老産業處於試點起步階段,産業發展還不夠成熟,未形成集群效應,對於投資智慧養老産業和參與開發數字技術的企業來説,普遍存在資金投入、技術開發與經濟收益相失衡的狀態。一方面參與企業規模小、業態分散,對養老産品的開發和迭代更新不足,容易影響服務品質;另一方面智慧養老項目落地往往以社區(村)為承接點,在硬體設施配備、軟體服務等方面有待完善,如場地建設不足、專業人才短缺、護理人員薪資待遇低等。

二是作為養老服務體驗的老人,通常年齡超過七八十歲,存在受教育水準不高、數字鴻溝較大等問題,智慧養老項目不一定適用。事實上,受我國傳統孝道文化影響,老人的養老需求與體驗普遍較為簡單,老伴陪伴、子女輪養以及社區居家養老仍然是重要途徑。這樣的話,老人既可以滿足精神需求,又可以尋求一定的獲得感。然而,在智慧養老項目實施中,對於安置視頻監控和實現一鍵呼叫模式,不少老人並不習慣,他們不僅對有償服務普遍持冷漠態度,有時候甚至還可能引發孝道倫理風險等。

當前,我國經濟仍存在東西發展不平衡和城鄉發展不同步,成本低、服務優的養老模式適合現階段國情。因此,發展智慧養老産業應選擇具備相應條件的地方進行試點建設,在探索與積累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進行推廣。一方面警惕不具備條件的地方為打造“亮點”工程一哄而上,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尊重老人主體的養老意願,防止智慧養老産品拉高養老成本,導致收入較低的老年群體望而卻步。發展養老事業需要回歸服務本身,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為他們提供有獲得感、低成本的養老服務才是實現老有所養的初衷。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