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深刻把握髮展新質生産力的三重邏輯

2024-04-22 13:25

來源:工人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李悅群 李珂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高品質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首要任務,需要新的生産力理論來指導。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質生産力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深化了對生産力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新時代新征程,要深刻把握新質生産力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重要著力點,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

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繼承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産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生産力的具體內涵也發生相應的嬗變和拓展。新質生産力是在科學繼承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基礎上,對生産力理論進行的具有原創性的科學回答,是一種理論範式的創新。

新質生産力是對傳統生産力“質”的超越。新質生産力有別於傳統生産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擺脫了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新質生産力不是對傳統生産力的簡單優化與量變迭代,而是在生産要素方面發生了“質”的變化,實現了全要素生産率的大幅提升。與傳統生産力相比,新質生産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尤其是強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在驅動要素和發展效果方面存在顯著區別。

新質生産力豐富了生産力構成理論。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這三大生産要素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構成了新質生産力的基本內涵。從勞動者來看,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可以使用到海量數據和超越以往的巨大算力,勞動能力大幅提升。從勞動資料來看,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高新技術帶來了生産工具的全面提升,催生出諸如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等高效、智慧、安全、綠色的生産資料,釋放出巨大的生産效能。從勞動對象來看,新質生産力勞動對象的種類和形態大幅拓展。

新質生産力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方向。生産力是一個複雜系統,不僅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等實體性要素,也包括科學技術、經濟管理等非實體性要素。在新質生産力中,科技創新不再是單一的生産要素,而是具有更強滲透性的核心要素,是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的關鍵。科技創新全面引領各生産要素的創新,融入新質生産力系統中的各個部分,嵌入到生産的各個環節,促進生産要素的優化組合和高效協同,從而迸發出強大生産力。

歷史邏輯:科技推動生産力變革規律的總結創新

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促進社會生産力的深刻變革,帶來“技術—經濟—治理”範式的轉變,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推動人類文明邁向更高的臺階。

新質生産力遵循科技在生産力發展中的作用規律。歷史經驗表明,顛覆性的科技革命能帶來社會生産力質的躍遷和人類生活水準的大幅提升。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催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力逐漸取代人力和自然力,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60年代後期,由機械化轉向電氣的技術革命,催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20世紀中期以後,電子電腦技術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進入“資訊時代”;進入21世紀,數據和算力的積累由量變形成質變,並在實踐中形成了新質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是黨對生産力發展認識的深化推移。黨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在生産力發展中的作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指出“生産力是最革命的因素”“不搞科學技術,生産力無法提高”。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作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重要論斷。進入新世紀,黨中央提出要“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方向”,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發展先進生産力。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發展理念,作出“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重要論斷,圍繞新質生産力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化了對生産力發展規律的認識。

新質生産力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選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使科學技術對生産力的影響大幅躍升,日益成為影響全球産業要素重組、全球經濟結構變革、全球競爭格局變化的關鍵力量。歷史上每一次生産力的飛躍,都會帶來世界格局的重大調整。當前,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引擎,加快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我國就有可能突破“卡脖子”關鍵領域,實現“換道超車”。

實踐邏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時代發展

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新質生産力作為生産力質的躍遷,必然帶來生産關係的調整,催生新型生産關係,兩者相互作用推動社會進步。新質生産力理論來源於對實踐的總結概括,也必然會更好地指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

新質生産力是塑造新型生産關係的不竭動力。當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以新質生産力改造舊的生産力,以新質生産力引領先進生産力,構建適應新質生産力發展水準的新型生産關係。因此,新質生産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既要變革現有生産關係中不適應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部分,著力打通束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堵點卡點,也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充分發揮暢通各類優質生産要素的流動和配置路徑。同時,科技創新只有轉化為實踐形態,才能産生現實性的力量,要培養與發展新質生産力相匹配的新型勞動者,充分發揮職工在技術革命性突破中的主力軍作用。

新質生産力是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引擎。以實體經濟為重心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是新質生産力的主要載體和發生場域。一方面,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有利於將科技創新成果更高效地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鏈上,帶動發展一批新企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佈局未來産業,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另一方面,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有利於因地制宜挖掘傳統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的潛力,以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實現經濟的合理增長,促進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

新質生産力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有效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僅在於能夠解放和發展生産力,還在於能夠確保生産力的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新質生産力是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生産力,豐富了生産資料的構成、拓展了勞動對象的範圍。隨著新場景新應用的不斷落地,新産業新鏈條進一步延伸,必將帶來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