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楊長湧: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2024-04-16 15:49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楊長湧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研究員

經濟全球化是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10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基本形成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理論和實踐體系,正在創造經濟全球化新形態。下一步,要找準著力點、把握重點,依託共建“一帶一路”,順應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要求,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

實現普惠包容是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關鍵

近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大致經歷了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形成、兩個平行世界市場、冷戰結束後快速發展演化三個階段,目前進入深度調整期。縱觀歷史,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産力增長、推動財富大量創造,但如果不能處理好增長與分配的關係,國家之間、群體之間出現貧富懸殊,經濟全球化就會遭遇逆流。冷戰結束後,各國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依存,跨國投資大發展、國際貿易大繁榮的同時,也出現國家之間、群體之間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的財富量超過其餘99%人口財富的總和。當世界經濟處於下行期時,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變小,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成為逆全球化抬頭的主要誘因。

共建“一帶一路”創造經濟全球化新形態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繼承和弘揚絲路精神,搭建了世界上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從理念到實踐各個方面都顯示出與過去經濟全球化模式不同的嶄新特徵,充分彰顯了普惠包容,為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從目的看,過去的經濟全球化由一些發達國家主導,這些國家及其跨國公司憑藉資本優勢獲取豐厚利潤,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共建“一帶一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最高目標,致力於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這個最高目標,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方法、任務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要求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必然要求將惠民生作為重要目標,重視“小而美”民生項目,從而快速提升共建國家民眾獲得感。

從路徑看,過去的經濟全球化以國際貿易和投資為主,有利於推動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但也導致進入全球分工體系與被排除在外的國家、群體獲益差距拉大。而共建“一帶一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不斷深化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並穩步拓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合作領域,內容立體、維度多元。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創造性地將基礎設施聯通作為優先領域,這是對經濟全球化新路徑的重大探索和積極貢獻。基礎設施聯通能夠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輻射帶動更廣區域、更多人口參與國際産業鏈供應鏈合作。越是貧窮地區和低收入人群,輻射帶動效應越明顯。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實施以來,僅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就可使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8%,推動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從方法看,在過去的經濟全球化中各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話語權並不平等。而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倡導合作共贏理念與正確義利觀,堅持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這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方法論。

從結果看,過去的經濟全球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世界經濟增長,但同時導致國家之間、群體之間貧富差距顯著拉大,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日益凸顯。而共建“一帶一路”不僅促進世界經濟增長,而且實現發展成果在國家之間、群體之間普惠共用。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有望使共建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依託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普惠包容發展

統籌推進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在繼續推動基礎設施、産業合作等標誌性工程提質增效的同時,聚焦共建國家民眾“看得見、摸得著”,容易提升獲得感的教育、衛生、健康、水利、減貧等領域,深入推進“小而美”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一批新的有示範效應的代表性項目,加強對共建國家的民生援助力度,不斷擦亮“小而美”項目“金字招牌”,讓這些項目成為踐行普惠包容理念的重要載體。

統籌推進“五通”和新領域合作。在繼續夯實“五通”根基的同時,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大力拓展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通過推進數字基礎設施聯通、促進務實合作,著力彌合數字鴻溝,讓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切實惠及各國人民。可將“絲路電商”作為重要抓手,提升與共建國家數字領域經貿合作水準,為廣大中小微企業參與國際貿易、對接廣闊市場提供新機遇。

統籌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合作。高效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推動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帶動更多西部、內陸和沿邊地區加大開放力度,推動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為縮小地區差距、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