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北京經濟論壇(總第12期)在中國人民大學成功舉辦

2024-04-03 16:0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4月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首發院”)主辦、北京市經濟學總會協辦的“北京經濟論壇(總第12期)在中國人民大學立德樓1138報告廳成功舉辦。中國人民大學首發院副院長李文釗主持論壇開幕及主旨演講、主報告發佈環節。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軼在開幕致辭中強調,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2024年中國將繼續推動高品質發展,特別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圍繞首都北京如何聚焦發展新質生産力,他提出四點認識:一是要進一步明確首都北京的功能定位,既要保持經濟發展上的領先地位,又要處理好與京津冀一體化和國家發展的關係;二是要科學制定支援政策,有效利用財政資金,避免投資泡沫化,確保政策目標實現;三是要提升北京人口活力和人才吸引力,應對人口流動、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的挑戰,加強與國際大都市在科技創新競爭中的優勢;四是要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和環境,弘揚科學精神和企業家精神,通過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良性迴圈,促進經濟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他衷心期待各位專家學者,圍繞以新質生産力為抓手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深入研討、暢所欲言。

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劉偉教授做主旨演講,他就發展新質生産力談了十點認識,一是新質生産力是有機聯繫的系統;二是新質生産力的核心是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要改變以要素投入量為主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三是新質生産力的突出特點是創新,要素質的改變和量的優化都與創新密不可分;四是新質生産力的經濟載體是産業,實踐意義上的新質生産力一定是産業化、企業化,新質生産力的經濟呈現是産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五是新質生産力具有時代特徵,要從通用技術的時代性深刻變化把握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方向;六是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要遵循創新規律,要跨越創新型人才培養鴻溝,未來産業創新死亡之谷,要對衝科技創新的投資歸零效應,深刻認識大國創新的修昔底德陷阱;七是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要遵循産業結構的演進規律,遵循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發展壯大戰略新興産業、培育引領未來産業的發展邏輯;八是把握新質生産力的佈局規律,保持主體功能區不打亂,處理好區域間發展的效率和協調問題;九是新質生産力發展要尊重市場競爭規律,明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處理壟斷和競爭的關係;十是新質生産力發展要尊重開放的規律,發展新質生産力要在全球範圍追逐分工佈局的有效性。

主報告發佈環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劉凱教授做了題為“以新質生産力為抓手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的主報告。他談到新質生産力包括五點內涵,一是以科技創新、全要素生産力提升為主導,二是依靠産學研一體化,三是與新發展理念一脈相承,四是統籌經濟效率和經濟安全的關係,五是強調通過生産關係的調整推動生産力的發展。他進一步指出,北京在加快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方面具有教育、人才、科技、總部經濟、高端服務業、國家政策支援、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與良好基礎,同時也面臨人口管制政策和人口活力、政策治理求穩等方面的現實挑戰以及高科技投資泡沫化、機制設計不到位導致扭曲激勵、“創造性毀滅”所帶來的衝擊等潛在風險。對此,他談了八點政策建議,一是進一步理清首都功能的定位;二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搞對激勵政策;三是促進創新鏈與産業鏈的雙向融合;四是分類支援新質生産力的不同層次;五是重塑北京人口活力和城市競爭力;六是理順風險觀,既對創新失敗有容忍,也主要依靠健全的資本市場來配置風險;七是簡化政策體系;八是關注並科學應對“創造性毀滅”所帶來的失業問題和社會衝擊。

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研究員首先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生産力三要素討論了對於新質生産力的理解和認識。她指出,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是提升勞動者的素質,要培養新質勞動者。新質生産力的一個方面是對生産資料的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裝備製造業。此外,新質生産力的勞動對象也從原有的範圍進行了擴展,要提升新質生産力,一要以人才為核心促進生産力的發展;二要以新型工業化為抓手,促進産業的高品質發展;三要對數字資産進行深度開發。史丹教授還強調了完善産業佈局和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等方面形成新質生産力的要素協同。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邱海平教授對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大意義提出幾點思考。他表示,新質生産力概念的提出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提出的基礎即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領導下已經在實踐中形成的生産力。新質生産力同樣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要明白髮展新質生産力的複雜系統機理,需要研究新質生産力與習近平經濟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的關係。他強調,必須要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為中心,來推動新一輪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郭冬梅教授分享了其團隊關於新質生産力的梳理結果,包括新質生産力的內涵、新質生産力與科技創新兩大部分。她表示,技術性的革命是新質生産力的關鍵,發展新質生産力要培育戰略新興産業,這一過程中,政府和市場的角色一直以來頗有爭議。她強調,以美國創新體系的變化為參考,實現政府和市場的有效互補。

中國人民大學首發院副院長張傑教授表示,新質生産力首要是一種新的理論,以理論指導中國實踐,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裏面關於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核心原則;二是要借鑒現代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中的有益成分。在此基礎上要研究好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新調整方向,解決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關係,明確科技創新在一國生産中的突出地位,提高全要素生産力。



【責任編輯:蔣新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