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人民大學智庫報告詳解“超額儲蓄”成因:更多受投資下降影響

2024-03-26 17:1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線上舉辦。本次研討會聚焦“貨幣總量增長與居民存款行為分析”議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宋科代表課題組發佈主題報告。

對於“通過降低存款利率致存款流出從而刺激居民消費”的觀點,報告認為,存款流出最終能不能流到消費上與消費決定因素、存款結構等密切相關。從貨幣流通的角度看,存款和消費不是簡單的替代關係。報告指出,一方面,貨幣總量無法直接決定消費狀況,還要看貨幣流通效率。比如。居民消費最終流到企業生産上,此過程中,貨幣總量沒有改變,結構也未發生變化,但實實在在地完成了居民消費到企業生産的迴圈,拉動了經濟。另一方面,相比于存款總量,存款內部結構也很重要,因為存款在誰手裏對消費的影響作用是不一樣的。如果持有存款的大多為高收入階層,消費總量有限,存款流出最終的去向也是購房和金融産品投資等,此時,存款流出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有限。相比之下,低收入階層的存款流出更能有效帶動消費。

報告強調,僅從持有存款的量來看,很難鎖定來自哪一種收入階層。高增長存款主要來自哪一群體缺乏數據支撐,只能通過間接線索測算新增存款可能的來源。

報告指出,區域角度來看,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收入階層人群比例較高,居民收入中用於投資的比例也會更高。所以,發達地區帶來的“超額儲蓄”往往意味著投資的下降。相反,經濟落後地區的“超額儲蓄”更多源於消費回落,這種情況下,引導存款流出的政策才有可能拉動消費。

報告進一步分析,當前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新增住戶存款佔比均值比2019-2021年明顯提升的是浙江、江蘇、上海等地,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河北,下降了將近1個百分點。新增住戶存款比重提升的12個省份當中,經濟發達地區更為明顯,寧夏、貴州、西藏等經濟落後地區提升比例較低,也就是説經濟落後地區對“超額儲蓄”的貢獻相對較低,而且存款比重下降的14個省份大多數都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所以,從區域結構來看,大致可以看出,這兩年的“超額儲蓄”大多數可能來自於高收入階層,且更多的是投資下降,並不是直接的消費下降。

報告指出,從不同類型銀行角度看,也存在結構性問。一般情況下,高收入階層會選擇綜合服務更強的全國性銀行,中小銀行用戶多為本地低收入階層。疫情後,六大行存款增量大幅度上升,而中小銀行存款佔比下降,這一趨勢在2022年之後更加明顯——2022年,中小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新增存款只佔總量的34.4%,2023年上半年,六大行新增存款佔比增幅升至55.4%。所以,從不同類型銀行新增存款情況來看,“超額儲蓄”源自高收入階層的概率較大。

報告認為,總體來看,“超額儲蓄”更大可能源自高收入階層,且購房以及金融産品、理財産品投資需求下降是主要原因。

消費傾向下降對7萬億“超額儲蓄”的影響幾何?報告首先測算了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因素對“超額儲蓄”的貢獻率。報告假設2022年、2023年城鎮居民消費傾向保持在2015-2019年均值水準,測算結果約為67.4%,與之對應的2022年、2023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分別為33234元和34945元。而實際上這兩年的相關數據分別是30391元和32994元。也即是説,城鎮居民每人平均貢獻的“超額儲蓄”分別是2843元和1951元。

其次,報告根據人口數量和結構進一步測算:2022-2023年城鎮總人口分別是9.2億和9.3億,以此計算,2022年和2023年城鎮居民消費傾向下降貢獻的“超額儲蓄”分別是2.6萬億和1.8萬億。這兩年城鎮人口比重分別是65.22%和66.16%。假設非城鎮人口每人平均消費傾向下降的貢獻率和城鎮居民一樣(實際遠低於城鎮人口),測算可得,2022年和2023年由消費下降傾向貢獻的“超額儲蓄”分別為4萬億和2.7萬億,而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一年住戶存款就多增了7.94萬億元。因此,“超額儲蓄”更多源自高收入群體的投資下降。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主辦。

【責任編輯:蔣新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