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越然:易陷“演算法黑箱”熱搜榜該降溫了
文 | 北京語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一段時間以來,各大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熱搜榜不時引發爭議,很多人對“熱搜榜”發出了批評聲。一方面,有些時候部分熱搜資訊的真實性和社會價值經不起推敲。另一方面,娛樂乃至八卦新聞屢屢登上熱搜高位,很多時候佔據公共注意力,不遺餘力匯集“吃瓜群眾”,無形之中助推了“娛樂至死”的氛圍,但嚴肅新聞榜上無名。更極端的情況下,熱搜的爆發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聚集網民強烈的情緒,而事實核查的缺位容易導致極端情緒錯位或失控,使熱搜成為培養網路暴力的“溫床”。
顧名思義,“熱搜”是熱門搜索的簡稱,具體而言,熱搜榜是在某個時間段內最熱門、最受關注的話題或關鍵詞的順序榜單。當下的熱搜榜通常由平臺自動生成、實時更新、分類呈現,本質上是基於大數據和演算法,在平臺前臺整理呈現後臺資訊熱度數據的一種方式。熱搜榜在推出後迅速成為各平臺的重要功能。它像一個不知疲倦的編輯一樣,持續從海量資訊中整理選擇最“熱門”的內容,精緻擺盤後送到用戶眼前,成為很多年輕人瀏覽新聞、關注社會的重要方式。榜單中用來標記資訊的“熱”“新”“沸”,也成了用戶衡量資訊重要性的關鍵標準。
然而,熱搜榜在不斷發展進化,其社會意義發生著變化,局限性也逐漸凸顯。首先,熱搜榜不是絕對客觀的。對於熱搜榜,用戶往往只關注大數據,而忽視演算法。不同平臺的不同演算法,是一個個演算法“黑箱”,以不同方式把“它們”認為重要的資訊呈現在讀者面前。同一條資訊,在不同平臺熱搜榜單的排序可能相差甚多。此外,近年來屢次“買榜”的曝光也説明瞭商業利益在演算法“黑箱”的作用。
其次,熱搜榜的順序不等於新聞價值的排序,但經常被當作判斷新聞價值的依據。按理説,熱度僅反映資訊搜索、討論和傳播的強度,既不能保證真實性,也無法完全體現重要性。但是近年來,熱搜榜不僅對用戶直接起到了“議程設置”作用,指導了他們的資訊選擇,甚至也對新聞媒體起到了間接“議程設置”作用。熱搜榜本來是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媒體“大浪淘沙”後得到的“熱門”新聞,但如今一件事或者一個人“登上熱搜”本身就可能成為一則新聞的標題或者價值點,影響資訊在網際網路甚至傳統媒體上的二次報道,進一步增加該資訊在輿論場中的權重。
從輿論場的屬性來看,以上兩種局限性説明熱搜榜本身帶有兩對矛盾。第一,演算法的黑箱與資訊透明公開的矛盾。只依靠熱搜榜一個資訊來源,用戶難以獲知事情全貌。第二,時間條件的限制與事件發展過程的矛盾,只依靠熱搜榜時間內的統計,用戶難以了解事件的發展過程,難以獲知事情的全貌。在具體的輿論場運轉過程中,這兩對矛盾逐漸轉化成一些網際網路亂象。
因此,我認為熱搜榜雖好用,但也不要忘記給它降降溫。作為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中的一種功能,它主動或被動地承擔了太多超出它“職責範圍”的社會任務,難免“力有不逮”,當平臺、資訊、用戶等多重因素綜合發揮作用時,在輿論場中起“偏力”。
近年來,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等部門多次對熱搜榜單進行規範,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力求讓其在網際網路資訊服務中發揮正向作用。作為使用者,我們也應該更加客觀、冷靜地看待熱搜。從運作機制的角度看,我們應該更新對熱搜榜的認識。在演算法邏輯和流量經濟的影響下,當今的熱搜已經不是一個簡單按照點擊量進行排序産生的榜單,它不能也不應該代表新聞和資訊價值的排序。讓熱搜的歸熱搜,新聞的歸新聞,可能是輿論場回歸理智的路徑,也能讓我們上網沖浪時保持更清醒的頭腦。從使用目的的角度來看,熱搜的功能值得肯定,它方便快捷、資訊密度高,都是網際網路技術優勢的體現,能夠滿足用戶的資訊需求,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從長遠來看,熱搜榜單不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獲取資訊的唯一渠道。拓展資訊來源,從榜單餵養的模式中獨立出來,才能避免潛在的資訊繭房對我們思維帶來過多負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