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多措並舉助力中小微企業高品質發展

2024-03-13 16: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辛宇 廣東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基地研究員,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民營企業中90%以上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中90%以上是民營企業。民營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在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實現共同富裕等多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相較于其他經營主體,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總體偏弱,面臨諸多困難,實現高品質發展需要多措並舉、優化關鍵要素資源配置,送政策、減負擔,重點是加大金融支援力度,暢通資金流轉,降低融資成本;加快數字化賦能,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實施系統、紮實的就業幫扶政策,助力企業發展。

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當下,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在轉型升級、實現高品質發展方面仍然面臨一些挑戰。例如,民營企業從經濟社會中所能獲得的要素資源配置,與其所做出的貢獻相比,並不匹配。與此同時,民營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壓力(房租、利息、人工、稅費等)比較大,利潤比較微薄,持續經營能力承壓。

很多民營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的民營中小微企業,隨著第一代企業家的年齡逐漸步入老年,家族二代對於繼承或接手父輩事業的興趣欠缺。同時,由於吸引力不足以及存在委託代理等問題,導致引入職業經理人的可行性不高,進而陷入傳承危機並引發歇業、員工解聘等一系列後續問題。

此外,在數字化時代,民營中小微企業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數字化轉型以及傳統産業和商業模式在轉型過程中所帶來的挑戰。此時,第一代企業家由於年齡偏大的局限以及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理解方面的障礙,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轉型過程相當不易。

加大金融支援力度

降低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一是金融業向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中小微企業出臺更加有力的支援措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是相互支撐、共生共榮的關係。長期以來,金融業佔據了大部分社會利潤,而部分傳統行業的整體利潤卻為負值。在當前有效需求不足,實體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金融業應採取更加有力的反哺、支援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適當降低民營企業的存量和/或增量借款利息,提供更富彈性的展期或借新還舊安排等專項融資便利,減免部分服務費用,用時間換取空間,幫助企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緊迫性和現實意義。

二是採用多種手段向民營中小微企業增信,並且在金融監管政策和從業人員考核方面給予支援引導。民營中小微企業可以活化其在政府項目中的應收賬款以及其他可能的反擔保資源,並通過政府或國有基金支援的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信用保險基金、核心國企或大型民企支援的供應鏈金融等的信用增進措施,來緩解信用不足問題,進而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增強其融資的可獲得性。同時,有必要對金融機構專門設計其面向中小微企業貸款時的金融監管政策和考核機制安排,提高銀行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動力,減少後顧之憂。

三是培育多層次金融市場構建生態體系,並通過更加精準的風險畫像遴選優質中小微企業重點支援。培育多層次金融市場構建生態體系,積極建設信用分層市場,可為高風險高收益資金的供給方和需求方提供資金融通平臺。為此,需要培育高收益債券等高風險金融資産的合格投資者,填補市場空缺,並通過提高投資者準入門檻、落實投資者認定細則、組建投資者自律協會、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等手段,培養出真正具有風險鑒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的合格投資者。同時,通過各種數字化賦能的手段,可以給出更加精準的、更具顆粒度的、成本也更加能夠負擔的信用評估和風險畫像,大幅減少金融機構與民營中小微企業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進而給出更具個性化的貸款方案和風險控制安排,增加成功融資的機會。

數字賦能為中小微企業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一是創新數字化賦能手段。可以通過各種數字平臺,如京東、淘寶、美團等線上平臺的銷售數據,支付終端的流水數據,企業後臺的高頻賬目及會計數據(如月度數據,此時民營中小微企業自己也很有必要進行數字化轉型),以及來自稅務、海關、電網等系統的相關數據,對民營中小微企業進行數字化賦能及增信。也可以通過數字技術的技術信任方式,增強銀行與民營中小微企業之間的信任度;例如,銀行接入企業運營數據,實時監控企業的經營與財務數據,運用數字化技術識別資金流向分辨真實交易等。

二是找準數字化轉型路徑。應加強對民營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傳統製造行業中的民營中小微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培訓,使其儘快跟上時代步伐,在轉型中發現機會、創造機會、抓住機會、跨越挑戰。此時,比較現實的路徑是在原有産業資源積累的基礎上,沿著産業鏈的上下游進行漸進式的轉型和整合,從而興利除弊,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取得更大成效。

三是警惕數字化剝奪現象。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必須面對,但是如何讓中小微企業借勢發力,有效發展,實現數字化賦能而非數字化剝奪,應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我們既要看到數字化賦能在助力民營中小微企業産業升級、商業模式創新、釋放數字紅利和高品質發展方面的重要意義,也要看到可能存在的數字化剝奪及數字經濟對傳統産業的擠壓現象。

四是健全數字化平臺監管。處於傳統産業、位於産業鏈和價值鏈基層的大量中小微企業,在數字化方面所受到的衝擊更大。為實現民營中小微企業的高品質發展,在數字化賦能層面,需要對其有所支援,從而使其成為數字化時代的真正受益者。相應地,需要對數據平臺企業進行制度監管,打造由政府、行業協會、市場和用戶四方主體積極參與的協商機制和監管體系,健全風險保障與風險分擔機制,穩妥、平等地處理好各利益分配環節多方主體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而真正激發和釋放出這些民營中小微企業的內在活力及內生動力,為全社會創造出更多價值、更大財富。

通過就業幫扶政策幫助企業發展

一是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專門機構。民營企業歷來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産業工人隊伍尤其如此,以廣東省的調查數據為例,近九成的産業工人分佈于非公有制企業。因此,應從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支援力度,來思考對民營中小微企業的就業幫扶措施及頂層制度設計和法律保護。建議可以適當借鑒發達國家做法,設立小企業管理局,從頂層設計的視角思考成立中國式的中小企業管理局,並向小企業提供直接貸款、信貸擔保、政府採購、財政專項資金、培訓指導等多種政策支援工具。

二是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完善對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法律保障,重視其經濟貢獻,做好長期導向的制度化建設,樹立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對未來的穩定預期,堅定信心,鼓勵長期投資。

三是進一步夯實幫扶措施,降低營商成本。首先,要把已經出臺的對民營中小微企業的各項政策支援措施,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來,強化並夯實落地執行的效率、效果和效能。建議設置若干專門的、適合民營中小微企業運營的投標項目,向符合資質的相關企業開放;而不僅僅是直接把政府業務外包給大企業,再由大企業分包或轉包。顯然,由大企業分包或轉包的做法,會導致民營中小微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同時,還可以借鑒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政策,設計出與就業人數或新增就業人數掛鉤的勞動力成本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政策。

助力民營中小微企業的高品質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多措並舉,久久為功。金融支援是關鍵抓手,數字化賦能是重要工具,就業幫扶是基礎性政策安排。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前述舉措的真正落實,需要有強大的財政實力提供根本保障,需要我們在財政保障及發展戰略轉型方面,做更有魄力、更加深入和更為細緻的調整與改變。我國所擁有的、全世界最為完備的製造業工業體系,提供了強大的物質生産能力,同時結合我國豐富的人力資源和龐大的統一市場,這是我國經濟繼續回升向好的底氣。

(作者係廣東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基地研究員,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本文係廣東省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中山大學研究基地重點委託課題(SYSUW202310)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