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文 | 魏後凱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是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必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協同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一
現代化是一個由傳統向現代多層次、全方位轉變的長期過程,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標。各國因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不同,大都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現代化道路和模式。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社會主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在世界上沒有先例可循,也不可能照搬任何發達國家的模式,必須立足自身國情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它是現代化共同特徵和中國特色的有機統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科學概括,不僅豐富和發展了世界現代化理論,而且拓寬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農村穩定是社會穩定的根本,鄉村振興是民族復興的關鍵,農民富裕是國家富強的重要體現。無論任何時候,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關鍵在於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基礎不牢則大廈不穩,建好、建牢、建美中國式現代化這座宏偉大廈,必須把農業農村現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堅持不懈夯實農業農村基礎。可以説,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直接關係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進度、品質和成色。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我國現代化的突出短板。從領域看,我國糧食供需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凸顯,農業科技含量、勞動生産率、土地産出率和資源利用率不夠高,國際競爭力不夠強,農業現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相對薄弱,鄉村産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水準有待進一步提升,農村現代化成為我國現代化的薄弱環節;農民生活水準不高,增收壓力大,科學文化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加快農民現代化的任務艱巨。從內容看,相較于工業、城市和市民,無論物的現代化還是人的現代化,抑或是公共服務和治理現代化,農業、農村和農民都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況。如果不儘快補齊這一短板,必將影響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進程和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當前,我國已進入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補齊短板、增強薄弱環節,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作為固底板、補短板的關鍵舉措,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將有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向更高水準、更高品質邁進,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確保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公共服務和治理現代化的綜合體。農業農村現代化則是城鄉融合背景下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其中,農業現代化是從産業角度界定的,表現為農業全産業鏈各環節及相關領域的現代化,內含了農民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部分要素;農村現代化是從地域角度界定的,表現為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的現代化,包含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的主要內容;農民現代化體現為在農業農村發展中堅持追求人的現代化,既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又是其最終目的。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現代化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城鄉融合則把三者串聯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為三者的實現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應該看到,農業和農民的現代化並非局限于農村,如農業科研、教育等主要集中在城市,廣義上的農民現代化也包括農業轉移人口的現代化。
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提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任務,並把它列為“四個現代化”的內容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政府政策和學界研究的著眼點都聚焦在農業現代化上,改革開放後,農村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逐漸引起廣泛關注。在國家政策層面,2005年中央決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明確提出“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把農村現代化提上重要日程;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農村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並提出“城鄉融合發展”。當前,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隨著發展階段變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展開,我國已具備了協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本條件。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僅需要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整體設計、協同推進,而且需要將城鄉融合發展理念貫穿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各領域和全過程,注重整體性、協同性和政策取向一致性,在城鄉融合背景下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更高水準、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協調發展。可以説,協同推進是關係農業農村現代化成敗的關鍵舉措。在農業現代化方面,協同推進表現為以實現農業強為目標,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生産率和競爭力,使農業成為現代化大産業;在農村現代化方面,協同推進表現為以實現農村美為目標,聚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推進農村住房革命,提高鄉村産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水準,使農村具備現代化的生産生活條件;在農民現代化方面,協同推進表現為以實現農民富為目標,聚焦農民全面發展,著力增強農民的主體性,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質,促進農民收入和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協同推進表現為以縣域為切入點,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均衡配置,實現城鄉共建共用共榮。
三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紮實全面推進,順利完成了第一階段和首個五年規劃的目標任務,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均取得顯著成效。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對標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求,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程度最高,農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實現程度居中,農民現代化的實現程度距離2035年目標差距最大。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協同推進,農民現代化水準滯後會制約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順利推進和品質提升。
堅持以人為本,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絕不能“見物不見人”,只重視農業和農村物的現代化,而忽視廣大農民的現代化。沒有農民的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就難以真正全面實現,其進程、品質和成色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必須把推進農民現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城鄉融合背景下促進農民現代化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協調發展,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加快推進農民現代化應從廣義上理解,既要加快農村居民尤其是農業人口的現代化,使他們能夠就地在村過上現代化的生活,也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使其真正全面融入城市,共用現代化成果。2022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中有2.47億農業戶籍人口,這些農業轉移人口大多未完全實現市民化。
農民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核心主體。農民現代化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新形勢下加快推進農民現代化,應加快農民的觀念轉型,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其實現觀念意識的現代化;大力發展農村教育、農村文化,促進鄉風文明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綜合素養、文化素質和健康保障水準;切實加強農民主體性建設,保障農民各項合法權益,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使更多農民向專業化、知識化、職業化轉型;加快轉變農民生活方式,不斷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實現農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
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角度看,農民現代化首先表現為實現農民富的過程,其核心是不斷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準。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準差距仍然較大,全國低收入群體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因此,如何採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準,讓億萬農民同步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實現共同富裕,是“三農”工作重心所在。新時期促進農民共同富裕關鍵在於減人、增收和幫扶。“減人”不是減少人口出生總量,而是指依靠新型城鎮化,充分發揮城鎮帶動鄉村發展的積極作用,推動農村人口和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創造條件;“增收”就是依靠鄉村全面振興,激發鄉村內生活力,建立各具特色、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鄉村産業體系和農業農村導向型的農民穩定增收機制,全方位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幫扶”就是持續加大對“三農”的政策支援力度,著力提升農村低收入家庭收入,不斷擴大農村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使廣大農民同步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