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炯:龍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更加有力
文 | 龔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係教授、博導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假期,消費市場活力十足,文旅、餐飲等多個領域消費表現亮眼,很多人熱切期待著春節消費熱潮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
對中國經濟的積極預估其實從春節前就已經開始,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了0.2個百分點,將中國2024年經濟增速上調了0.4個百分點到4.6%。顯然IMF對2024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抱有期待,它的報告指出中國進一步開展房地産行業相關的改革或提供超出預期規模的財政支援,可能會提振消費者信心,擴大私人需求,在經濟增長方面産生積極的跨境溢出效應。
IMF發佈最新全球經濟預測的同一天,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作演講,當被問到對中國經濟看法時,他表示他曾問過很多非常優秀、非常了解中國的專家,但是他們對中國經濟體的理解五花八門,沒什麼共識。
但其實他不必大費周章去求答案,因為數字會説話,且不會五花八門。2023年中國5.2%的GDP增長率、6.4%的全國財政收入增長率、0.6%的出口增長率是實實在在的,這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普遍比較大的背景下可以説非常不容易。
2024年的經濟將會是2023年的良好延續,這幾乎是可以確定的。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房地産疲軟、消費者信心不振、民營企業投資不足等問題,中央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我們耐心等待,這些政策的成效今年或許將會有更明顯的體現。2月初,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介紹財政支出持續加力,2023年年初,財政赤字率按3%安排。為支援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第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安排給地方。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3年達27.46萬億元,增長5.4%。我們從各方面都可以看到政府為經濟做出的切實努力。
現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2008年以4萬億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財政刺激政策有很大不同,重點在於投資包括資訊、融合、創新在內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與企業科技成長潛力、産業發展水準和群眾生活品質息息相關。中國在這方面的巨大投入對提高企業出口産品的全球競爭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GDP增長率,現在國家更強調高品質發展,尤其是在美對華高科技打壓的背景下,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綜合國力競爭説到底是科技實力競爭。今年的財政安排和科技相關的支出有7.9%的增長,反映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
經濟學上,經常把投資、消費、出口,看作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有人對於出口是否還能成為中國經濟的增長點表達了質疑。但過去一年多的出口數據給了這種疑問強有力的回答,對美出口在經歷一年的疲軟後出現恢復跡象,對新興國家市場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出口保持穩定增長,與俄羅斯的貿易也帶給我們很大驚喜。尤其是中國如光伏、新能源汽車、電池“新三樣”等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産品非常有國際競爭力。筆者對2024年出口增長抱有強烈信心。
下月兩會即將召開,每年這時候各界都對預測當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率津津樂道。筆者認為目前已經公佈的各省市今年GDP增長目標已顯露一些線索。中國經濟重鎮沿海各省、長三角、珠三角一帶基本上目標都在5%左右或者以上,其中安徽定下了“6%左右”的目標,這兩年安徽確實發展很好。湖南和湖北“心氣兒”比較像,都各自定下了6%的目標,四川和重慶也都定下了6%的目標。體量較小的邊遠省份增長目標比較“猛”,西藏、海南都到了8%左右。東三省今年也底氣十足,目標在5.5—6%之間,大概率是得益於快速發展的中俄經貿關係。天津市目標則在4.5%左右。
基於各省市定下的這些目標,把它們按經濟體量加權平均一下,可以對2024年全年全國GDP增長率有一個合理的預估。去年兩會期間政府為2023年定下的目標是“5%左右”,筆者覺得今年應該比去年能更有信心一點,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