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姜朝暉:人口新發展形勢下教師行業如何應對

2024-01-11 14:33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 | 姜朝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所長

國家統計局下周將公佈2023年全國人口數據,受到輿論頗多關注。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徵。這樣的人口發展新形勢,正在對教育産生重要影響,教師是最先感知到人口變化的行業之一。受人口變化的影響,教師行業正面臨著一定的衝擊與挑戰。從一定程度上説,人口發展新形勢對教育以及教師行業的潛在影響,是可以預估的。那麼,究竟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教師行業應該如何科學應對?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人口發展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品質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教育與此密切相關。人口發展新形勢下,去年5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品質發展的戰略工程。不管是教育強國建設,還是人口高品質發展,都必然依靠一批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與此同時,人口變化也給教師行業帶來諸多影響。一是教師數量會出現“相對過剩”。隨著出生人口的減少,教師的供給量很可能超過需求。從區域來看,人口流出地的學校會出現“師資過剩”的問題,東北地區、農村學校在這方面已見端倪;從學段來看,人口變化對小學階段師資的影響相對明顯。以小學教師為例,有關調查顯示,2020年我國普通小學生師比為 16.67:1,全國31個省份的生師比均低於當前編制標準的 19:1。如果生師比不做調整的話,這將意味著當前各地小學教師編制普遍處於嚴重超編狀態。不過,目前我國普通小學的平均班額是38人,如果按照發達國家通行的小班化20到25人的標準,我國對教師的需求仍存在提升空間。

二是對教師專業能力要求更高。隨著生源的減少,家庭對孩子接受高品質的教育需求與預期持續提升,對教師進行專業教學,特別是個性化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都深刻意識到教師素質在教育品質提升中所發揮的基礎性作用,都在努力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教師素質,進而推動本國教育高品質發展。這也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挖掘國民人力資源潛力,提高現有人口素質的一大關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面臨人口發展新形勢,必須堅持兩個“不能變”,即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第一資源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變,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不能變。

從政府層面來看,需認真研究所在區域對教師的需求。根據區域人口新變化,測算人口與師資的科學配比,對於不同區域、學段教師出現“超編”“缺編”以及代課教師佔比較高的情況,要作出認真研究,在此基礎上做好教師的招聘和相應保障工作。同時根據區域內不同學校的情況,進行區域間、學區內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值得注意的是,要嚴格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精神,不斷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不能因為人口、生源的變化就減少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好教師的工資水準和福利待遇。

從學校層面來看,需要切實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對於培養師資的高校特別是師範院校來説,要根據人口發展新形勢的特點和社會的新需求,進行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並根據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切實提升師資培養的品質。對於作為用人單位的學校來説,應科學研究學校對師資的需求,同時做好學校在崗師資的配比優化,並把教師的專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從教師自身來看,需要主動作為,科學確定職業生涯以及專業發展方向。一方面,短期看,可以預見的是,教師需求會出現一定的縮減,總體需要以調結構、提品質為主。但是,熱愛教育、教育教學能力強的師資,依然是每所學校渴求的稀缺資源。另一方面,對在崗教師來説,需要不斷適應數字化、個性化、終身教育等新需求和大趨勢,全面重塑教育理念,切實提升育人水準、專業素養、教學能力、教育研究以及校家社協同育人的能力,以匹配人口發展新形勢、教育強國建設對教師提出的時代要求。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