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全球論壇舉行 專家熱議“綠色金融與治理”
11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全球論壇”在京舉行,圍繞“綠色金融與治理:從承諾到行動”主題,來自中國、新加坡等國家、地區的業界專業人士共同研討。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強主持會議。
論壇現場
致辭環節,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葉康濤指出,在綠色發展領域,新加坡實現零碳排放的目標與中國的“雙碳”戰略一致,通過共同推動中新雙方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合作建設,有望推動亞洲乃至全球綠色金融的發展,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新加坡管理大學教務長Timothy Clark(柯莫西)在致辭中指出,本次論壇主題為“綠色金融與治理:從承諾到行動”,要求各界重新思考傳統學術研究範式。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就要聆聽來自學界、決策層、商界等不同觀點和態度,交流思想,從各自經驗與實踐中提煉有價值的觀點,真正做到政、學、企聯盟,挖掘各界資源,提高整合能力。
主題演講環節,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環境學院教授藍虹強調,目前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最關鍵的任務就是氣候危機治理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治理,綠色金融是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必要工具。中國的綠色金融政策和行動正在發揮巨大作用。2022年中國綠色信貸餘額高達22.03萬億,位列全球第一。央行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政策也推動著碳中和債券的發展,2022年我國綠色債券發行量位列全球第一。碳保險等金融工具的發展為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的發展保駕護航,全國和區域碳金融市場逐漸成熟,並建立了自願碳交易市場。綠色金融也是生物多樣性危機治理的必要工具,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進行了工具和産品創新以適應生物多樣性金融的融資特點和需求,並開發出了碳匯+生物多樣性等創新綠色金融工具。
新加坡綠色金融中心聯合主任梁昊指出,傳統綠色金融邏輯存在缺陷和風險,需積極踐行轉型金融,提供更加有效和包容的金融支援,促進更多經濟主體參與低碳轉型。傳統綠色金融的思路是向綠色企業提供資金,同時限制棕色企業融資,這可能使棕色企業加劇碳排放。因此需要借助轉型金融,為棕色企業制定和執行低碳轉型的目標和計劃,提高能源效率並減少碳排放。向棕櫚油行業提供貸款的實際案例也印證了轉型金融的重要意義。
法國巴黎銀行東南亞企業和機構銀行業務主管兼新加坡分行首席執行官Joris Dierckx指出,在全球範圍內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法規建設的步伐不盡相同,而在未來幾年,歐盟ESG方面的法規將越來越多地融入企業發展框架中。他表示,歐盟綠色債券標準為發行人制定了一套自願性標準,以提高投資者透明度,降低“洗綠”風險,同時介紹了全球可持續債券與可持續貸款市場的現狀。
AIIB(亞投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部負責人程章斌(Jang Ping Thia)強調了轉變治理和政策對凈零排放和綠色金融的重要性。他指出,各國政府已做出凈零排放的承諾,但實現速度仍不夠快,未來需要改革國家機構、提高國家能力,使更多私營企業和投資者能夠參與進來,並在整個凈零排放的價值鏈上相互協調。凈零排放的實現需要結合碳定價和一系列政策舉措,碳定價能夠為其他干預措施提供良好的經濟條件。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機構,包括國家發展銀行、主權財富基金、中央銀行等,需要進行更多轉型,這對於凈零排放的轉型至關重要。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市場承擔了再分配和創新的角色,而治理的背景也會因地而異。
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聯合主辦,財政金融學院和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承辦,國際貨幣研究所(IMI)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