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智庫中國>

第三屆國家安全與治理年會在京召開

2023-11-19 16:18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暨“國家安全與治理:理論、戰略與技術”學術研討會

11月11日,第三屆國家安全與治理年會暨“國家安全與治理:理論、戰略與技術”學術報告會在京成功舉辦。來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數十名專家學者與會,就相關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大會開幕式和主旨報告環節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院長、政治學部部長、教授戴長征主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研究員黃寶印致辭。黃寶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指出既要解決好大國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共性安全問題,又要處理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階段面臨的特殊安全問題。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現實需求,為教育界和學術界賦予了新的責任和使命。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教授程琳在主旨報告中強調,國家安全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要認真學習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的學習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國家安全學理論創新研究,積極科學的構建國家安全學學科體系,為黨為國培養適應新時代、新征程需要的高素質、高品質的復核型國家安全高級專門人才,充分發揮智庫作用。概括來講就是,為國家安全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智庫建設和能力保障提供學科支撐。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少將唐永勝在主旨報告中提出,理論體系是進行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核心能力的構成要素和最重要的載體,沒有完備的理論體系,就沒有辦法從事學科建設,沒辦法教書育人。所以構建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構築承載學科發展的核心能力基礎,是當前學科建設的重要問題。

主題研討一環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教授洪俊傑以“大國博弈下的經濟安全與對策”為主題發言。他認為,當前經濟有“五化”趨勢,即數字化、綠色化、區域化、服務化和安全化。洪俊傑表示,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要特別重視發展和安全、開放和安全同時防止泛安全化等問題。

外交學院副校長、教授高飛表示,黨的從二十大報告不再將和平與發展作為時代主題,而是強調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世界之變,説明當前的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高飛認為,和過去相比,國家安全發生了重大變化。世界不斷變化、國家間相互依存越發緊密,凸顯原有機制難以適應新情況的問題。

吉林大學東北亞學院暨東北亞研究院院長、教授吳昊表示,要在經濟領域加強安全方面的研究,也要和具體的經濟理論相結合。當前經濟實際越來越強調國家安全。在這種情況下,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應當思考什麼是安全。對於中國來説,最重要的必須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沒有增長就沒有安全,沒有增長就會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這是不可能避免的。我們一定要融入到世界體系當中去謀求安全。

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劉躍進表示,過去30年提了很多觀點,例如,國內安全是國際安全的核心,國民安全是國家安全工作的最終目的。劉躍進指出,我國國家安全有五個戰略性需要,一是需要是確立系統國家安全觀,二是需要制定一部完整充分的國家安全法,三是需要出臺國家安全戰略文本法,四是需要統領全局的國家安全機構,五是需要國家安全理論學科。

主題研討二環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院長、教授李麗華表示,在構建國家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中,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和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等非常重要。美英日俄印等國家非常關注風險管理工作的體系化,包括組織機構建設、常態機制變化,同時非常關注國家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標準化、規範化、法治化,以及新方法、新技術應用,值得借鑒。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李明結合中國政府運作的經驗討論了財政風險等方面的問題。他認為,當財政能力威脅到國家安全時,如何改進配置、提高效率、防範風險的意義尤為重大。為此,需要強化績效管理,使有效的資金運用得更好。李明表示,在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裏,首先要確定政策目標,過程中進行監控,開展評價,最後落到評價有沒有用上,能不能確立一個激勵約束導向,進而不斷優化、調整結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陳衛東表示,法律戰在國際法和國際關係領域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概念。近年來各國日益重視對於混合戰爭的研究和使用。除傳統的軍事作戰外,混合戰爭還重視通過經濟戰、金融戰、科技戰、資訊戰、能源戰、輿論戰和法律戰打擊對手,削弱和遏制對手的能力,最終的實現戰勝對手的目標。如果運用得當,非軍事的手段可以起到補充甚至是替代軍事手段的效果。

“國家安全與治理”系列研究報告發佈會環節,四位國家安全計算實驗室研究員分別代表各自的團隊從産業安全、科技安全、認知安全和人工智慧安全等幾個角度闡釋了有關議題的發展態勢及其在新形勢下對於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影響。

産業安全團隊對拜登政府的供應鏈戰略重塑進程進行了梳理與總結,發現其中的“産業回流”與“産業外包”兩大戰略維度正呈現出不均衡的發展態勢,使美國在半導體和新能源産業的投資呈現順差狀態,或加劇美國及其供應鏈盟國之間的競爭張力。

科技安全團隊廣泛梳理了科技領域的技術進步對多元的國家安全帶來的交叉影響,包括光子晶片安全,量子通信安全,科技標準安全以及計算生物安全。該團隊認為,上述議題不僅為傳統的國家安全帶來諸多新興問題,也為大國競爭劃定了新的賽道。

認知安全團隊圍繞認知領域的安全風險與治理問題進行了系統性闡釋,並提出“認知的不安全狀態是智慧時代認知領域的基本特徵”,因此需要各國圍繞認知機制和引發認知風險的戰略和技術進行針對性的制度化治理。

人工智慧安全團隊提出了“演算法軍備競賽”概念,探索演算法進步為當今網路攻防、情報決策和輿論宣傳模式帶來的變革,指明其為大國之間的軍事博弈帶來新的安全困境。

主題研討三環節,吉林大學行政學院院長、教授張賢明強調,政治學研究的國家安全,會更多站在制度性的、宏觀性的角度來研究,但實際上國家安全是從頂層到基層,在不同層次和場景中都面臨著安全問題,但是不同層次、場景中的邏輯和相關建設是不一樣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能夠作為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第一,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需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政治保障作用,為國家安全治理體系夯實方向指引。第二,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要突出群眾參與。這既是黨的重要經驗,也是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需要堅持的基本方略。第三,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還要有專業社會組織的全過程嵌入,社會組織的專業性和治理議題的專業性之間要有效適配,實現精細化治理。第四,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也需要有技術支撐,尤其是現代資訊技術的支撐,只有以資訊技術為支撐,才能及時發現安全風險點,提高社會治理的效率。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方長平表示,總體國家安全觀有一些顯著特徵,如領域的多樣性、治理的聯動性、整體性的大安全觀、強調能力安全等。他認為,當前我們最迫切的安全問題是來自美國的地緣政治、經濟、科技威脅。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怎麼進行安全研究和安全防範,方長平表示,原則性和框架性的政策及具體策略有區別,要對國家安全或者國際安全進行再識別,有些安全問題很重要但可能不緊迫,有些安全問題很緊迫但可能重要性不強,要精簡並突顯核心的安全問題,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安全的理解。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漆海霞以“第三方立場與國際調停的成效”為主題進行發言。她表示,如果第三方調停持偏袒立場,反而會使衝突最後的和談容易成功。而在巴以衝突中,美國沒有成為衝突解決的有利角色,美國扮演的角色更可能使矛盾加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須隆表示,人工智慧時代對國際關係以及我們如何認識世界都産生了深遠影響。科技進步的影響,無論是現在的俄烏衝突還是中國近代史中都有所體現。陳須隆認為,當前要把建設智慧強國作為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這關乎國家安全競爭的勝負,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乎人類的前途和命運,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關乎共産主義社會的實現。只有建設好人工智慧強國,才能確保讓歷史回歸正軌。

大會閉幕式環節,戴長征表示,此次會議的視角是多維的,“學科”“學術”“學問”皆有。會議的學術氛圍濃厚,無論是各位專家學者的精彩發言,還是國家安全與治理系列研究報告的發佈,都具有學術性。

本次會議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主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計算實驗室以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承辦。

【責任編輯:蔣新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