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余位知名金融學專家齊聚,深入討論金融熱點和智庫建設
——第三屆全國金融研究院院長論壇在浙江大學召開
論壇現場
為加強金融學科發展和政策智庫研究,進一步深化金融智庫間的交流與合作,11月12日,“第三屆全國金融研究院院長論壇”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辦。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60余位知名金融研究院和金融學科負責人齊聚一堂,交流觀點、碰撞思想,就金融熱點問題和智庫建設開展深入討論,為深化金融學科建設、加強政策諮詢研究、提升智庫平臺建設,進一步明確方向,理清思路,創新性開展各項工作。
致辭環節,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教授在致辭中指出,金融的學科發展和智庫建設需要不斷的交流與積累,才能緊跟時局,與時俱進。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俊森教授強調,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順利召開對金融智庫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史晉川教授表示,金融研究院發起“全國金融研究院論壇”以來,切實增強了智庫建設和學術領域的交流與互促。
主旨演講環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徐信忠教授表示,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是必要的,但作為人才培養還不夠,尤其在人工智慧時代。徐信忠認為,應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價值判斷力的培養,這就要求在大學教育中,除了金融專業課程外,大力加強人文素養和科學前沿的通識教育,採用深度、對話式的教育模式,從而提升學生閱讀、思考和形成自己獨特觀點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思想、能夠為國家和社會擔當的未來金融行業引領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貢獻。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宋敏教授以“數字金融與數字經濟的共生關係”為題做主旨演講,他認為經濟與金融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數字時代要重新思考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的關係。一方面,要重新梳理底層邏輯能夠在數字時代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經濟與金融的關係;另一方面,需回答業界人士不斷提出的實際問題。
浙江大學産業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包純田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大多與投資及融資高度相關。一個市場經濟的主體運營最關鍵的四個字:投資、融資。錢從哪來、往哪投,是根本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內卷得厲害,無論什麼地位的公司都陷入惡性競爭之中,導致階段性虧損較普遍。這種現狀與原材料價格的波動、行業龍頭地位等因素有關,但根本原因還是他們對産業分析不足。
武漢大學金融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潘敏以“新發展格局構建與中國經濟安全—基於宏觀經濟韌性的視角”為題做主旨演講,他從發展和安全的角度構建DSGE模型,考察了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對我國宏觀經濟抵禦未來衝擊能力的影響。他指出,國內迴圈經濟能力的提升在增強經濟抵禦風險方面的作用並不很明顯,但在遭受衝擊恢復的過程中優勢比較明顯,而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提升有利於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和衝擊恢復能力。此外,當雙迴圈達到一定水準以後,國內經濟迴圈能力和國外貿易能力的協同發展能較好抵禦外來經濟衝擊,同時在抵禦衝擊之後經濟發展也能儘快恢復到穩態上升通道,從而證實雙迴圈的重要性。
廈門大學副校長方穎在主旨演講中指出,LPR的市場化定價機制的改革確實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企業的融資約束越弱,融資成本下降的就越顯著。對於一些成長性高風險行業而言,融資可得性也是增加的。在三種機制驗證中,利率的傳導機制、競爭性機制的表現比較明顯。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尹志超以“中國家庭經濟風險”為題做主旨演講,他表示,外部衝擊是導致家庭風險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近幾年新冠疫情,更能讓大家感受到公共衛生事件對家庭部門的衝擊。尹志超老師從微觀的數據角度,用三個指標對家庭的風險進行度量。第一,財務脆弱性。可以比較收入和預期支出之間的關係,以及流動性資産與非預期支出之間的關係來把家庭分到四個象限區,其中一個象限就是脆弱性。或者用收入扣除生活成本、債務成本(包括月供固定的支出),加流動性資産,再減非預期支出,如果結果小于0,那就是家庭入不敷出。第二個度量指標是貧困脆弱性,用世界銀行的日均消費1.9美元的標準來衡量。第三個度量指標是破産風險。如果家庭資不抵債,這些家庭就有破産的風險。
貴州大學副校長趙留彥表示,利率下降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早期表現。“大分流”理論認為中西方的利率差異是中西方在工業革命後走上不同道路的重要原因,即中國未發生工業革命被歸咎於高利率導致的資本積累不足。但由於各國金融産品和金融市場差異較大,中西方的利率難以進行直接比較。趙留彥表示,對於這一問題,基於糧食儲藏成本分析利率不失為有效的解決方案,被廣泛用於分析缺乏可靠利率統計數據的早期市場。同時,通過糧價的季節性波動推斷的利率水準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周銘山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市場失靈和系統失靈是由創新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這在邁向高品質發展和自主創新的過程中尤為重要。我們提出國有資本通過股權聯結可以解決協調金融資源、技術合作、本土市場需求創造和投資者行為協調等問題的假設。這些假設得到了實證分析的支援。在實證分析方面,我們測度了企業的創新轉化能力,並使用三個指標來衡量國有資本的股權聯結情況。通過基準回歸發現國有資本通過股權聯結對創新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國有資本通過股權聯結可以積極推動企業的創新活動,並協調各方面資源發揮重要作用。這對於提高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金融學院副校長易行健以“股市上漲能否提升居民消費意願?”為題做主旨演講,他表示,我國居民家庭的風險金融市場投資不足。保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不僅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和提升投資者福利水準,而且對構建需求牽引的“雙迴圈”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他指出,監管層應切實維護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這是股票市場發揮財富效應的重要前提條件,要使更多的機構投資者來投資股票市場,要關注背景風險以及社會保障。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王擎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在扶貧貸款中,金融扶貧的效果具有不確定性,貸款要和人力資本的提升,或是和幫扶政策相結合,才能産生比較好的效果,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擎強調了人力資本的提升對於農民的重要性。生産需要資金和人力資本,資金可取決於信貸,人力資本可通過學習來進入比較高階的生産。人力資本的提升需要知識外溢效應來實現。報告應用一個典型縣的數據,發現如果有致富帶頭人的幫扶,對農戶的帶動和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平均收益可以增長12%。因此,金融扶貧政策與人力資本幫扶相結合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和改善生活狀況具有顯著效果。商業銀行在提供資金的同時,應考慮提供其他人力資本提升政策,以實現更好的扶貧效果。
論壇共設“金融理論和實務前沿”“宏觀金融”“數字金融”“學科建設”“公司金融”和“綠色普惠金融”6個方向,共10個主旨演講板塊,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金雪軍、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義中、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梁琪、山東大學曹廷求教授分別主持。本次論壇由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和浙江省金融研究院主辦,浙江大學産業投資研究中心和浙江工商大學泰隆金融學院聯合主辦,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長三角金融研究智庫聯盟、長三角金控研究專業委員會共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