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理論中國>

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 培養造就時代新人

2024-12-10 10:36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作者:駱鬱廷(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思政引領力居於“六大特質”之首,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思想政治教育首要地位和引領作用的高度重視。新征程上塑造強大思政引領力,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培養造就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大意義。

1.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體現了我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的本質區別,體現了社會主義學校和資本主義學校的本質區別。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塑造強大思政引領力,方向明確、路線清晰是前提。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我國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教育事業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屬性。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我們黨創辦的抗日軍政大學的首要教育方針,並指出:“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後,還要堅定,就是説,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個方向是不可動搖的,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來堅持這個方向。”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一流大學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必須堅持教育的政治屬性,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通過塑造強大思政引領力,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導向。我們辦的是社會主義教育,人民性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特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教育,就要突出人民的教育主體地位,既把人民作為教育的實踐主體,又把人民作為教育的價值主體,依靠人民辦教育,辦好教育為人民,把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新時代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於鞏固為人民服務的辦學價值取向,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持續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進程中,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

堅持現代化發展的目標旨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我國教育事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現代化強國建設離不開教育強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教育現代化,而教育現代化則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和促進中國式現代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有助於明晰教育的戰略屬性和支撐功能,更好堅持教育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把教育強國建設置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時代背景下統籌推進,不斷開闢中國式現代化新前景。

2.推進教育高品質發展

推進教育高品質發展,夯實教育、科技、人才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是以建設教育強國推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也是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的題中之義。

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育的高品質,歸根到底體現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品質。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是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這是人才培養的根本問題,也是增強思政引領力、深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目標是培養造就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個問題上應當形成高度一致、高度自覺的思想共識。而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是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問題。我們要培養的是黨和人民需要的人才,以更好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就要引領教育工作者深刻認識和自覺落實教育的根本任務。

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高品質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後繼有人。”“立德為先,修身為本,這是人才成長的基本邏輯。”只有堅持德育為先,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深入拓展“大思政課”育人重要陣地,把“校園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才能在推動德智體美勞的共同進步與協同發展中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建設教育強國,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一個重要路徑,就是實現科技創新、教育發展、人才培養之間的聯動協同與相互促進。面向未來,應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教育,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教育觀、創新觀,加快形成健康的教育環境和生態,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在發揮思政課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夯實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共同思想基礎。以思想政治教育強化系統觀念,建立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推進産教融合、科教融匯,在深化改革創新中激發教育發展活力,拓寬教育發展思路。深入推進開放辦學,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在把牢教育對外開放正確方向和安全底線中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積極為建設教育強國服務。

3.著力培育新時代好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新時代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培養造就時代新人,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命題。建設教育強國,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引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有理想是新時代青年的立身之本。培養有理想的新時代好青年,根本在於引導學生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牢固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行動自覺性。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堅定理想信念,立志肩負起強國復興的時代重任,並把這種理想信念和遠大抱負轉化為掌握強國建設本領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踐之中,做紮根中國、紮根人民、為國奉獻的時代新人。

敢擔當是新時代青年的鮮明特質。培養敢擔當的新時代好青年,就要給青年學生講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和“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深刻道理,講清中國共産黨百餘年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講清新時代新征程賦予當代青年新的歷史使命,引導他們自覺接過前人交給的接力棒,勇敢自覺地擔當起歷史賦予他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做走在時代前列、推動強國復興的奉獻者、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中實現人生夢想,譜寫青春華章。

能吃苦是新時代青年的成長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社會主義不是敲鑼打鼓、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領導人民在腳踏實地、真抓實幹、艱苦奮鬥中開創出來的。新時代青年在享有改革開放大好成果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們的發展仍然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中國式現代化仍然是“進行時”而非“完成時”。這要求我們引導廣大青年甘於在社會實踐中勤學苦練、增長才幹,樂於在基層歷練中多學多悟、積累經驗,勇於在風雨洗禮中砥礪意志、磨煉心性,讓廣大青年在不怕苦、甘吃苦、能吃苦,踏實幹、埋頭幹、積極幹中久久為功、接續奮鬥,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肯奮鬥是新時代青年的成功之要。毛澤東同志指出,“什麼是模範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奮鬥這一條”。只有培育青少年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堅強意志,引導其樹立高遠志向,形塑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杜絕“佛係”,拒絕“躺平”,反對“擺爛”,才能培養出更多自強不息、剛健有為、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時代新人。同時,新時代青年還要有強大的鬥爭精神。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引導青年學生清醒認識到國際國內形勢,提高風險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強化鬥爭精神,在各種困難和重大考驗面前做到不怕打壓、冷靜應對、敢於拼搏、勇於鬥爭。

《光明日報》(2024年12月10日 06版)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