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理論中國>

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2024-12-03 16:55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學思踐悟】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品質,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準教師隊伍”。從“四有”好老師的要求到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再到“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師資隊伍建設的殷切期望。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思想精髓、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為血脈賡續、以中華傳統師道文化為歷史淵源、以中國百年來的教育事業為發展積澱,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六方面的豐富內涵,是推動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遵循。新征程上,廣大教師要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心繫家國天下、堅守三尺講臺、追求真理智慧、勤修仁愛之心,擔負起培育時代新人的職責使命。

心繫家國天下。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自古以來,我國的教育家始終具有家國天下的博大情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是教育家精神的根脈。涵養家國天下的深厚情懷,傳承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奮鬥之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是廣大教師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繫。

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強調:“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這一重要論述闡明瞭教師對於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重要作用。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教師是一支重要力量,教育家精神中的“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和“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對新時代教師提出了相應要求。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燈者、爭為引路人,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堅守三尺講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是因為愛教育、愛學生,我們很多老師才有了用一輩子備一堂課、用一輩子在三尺講臺默默奉獻的力量,才有了在學生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勇氣,才有了敢於攻克新知新學的銳氣。”教育家精神中的“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強調以身作則、以德立教;“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體現不斷探尋教育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和辦學規律的職業精神。新時代背景下,教育所要培育的時代新人是“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這就決定了廣大教師在培育時代新人的實踐中,需要有久久為功的堅定信念,葆有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熱愛。

2024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榮獲“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的是張晉藩和黃大年。關於兩位人民教育家的事跡這樣寫道:張晉藩“是我國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新中國中國法制史學科的主要創建者和傑出代表,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國法制史學科的理論基礎和結構範式”“忠誠和熱愛黨的教育事業”;黃大年“為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熱愛教育事業,自覺踐行教育家精神,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兩位人民教育家的事跡內容不同,但都飽含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堅守三尺講臺,正是以實際行動詮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把真情融入教學,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用紮實學識培育祖國棟樑。

追求真理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教師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品質”,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鍊過硬本領,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準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展”。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傳授知識,進而“教人求真”,這就要求教師求真求實,成為追求真理智慧的榜樣。

“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闡明瞭教師追求真理智慧需要的精神狀態。“勤學篤行”強調的是學習真理並付諸實踐,這符合馬克思主義真理觀所強調的真理的實踐性。“求是”強調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以客觀的眼光看待事物,追求真理;“創新”鼓勵在知識、技術以及思維方式上不斷探索和突破,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躬耕態度”體現一種腳踏實地、深入實際的學習態度,指明教師在追求知識和實踐過程中,應該保持謙虛務實的態度。始終追求真理智慧,以淵博的專業知識、深厚的理論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贏得學生的尊重、得到學生的認可,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才能更好托舉學生成才夢想。

勤修仁愛之心。“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好老師的優秀品質有很多,但是從根本上講,其中最重要的品質是對學生的愛,有“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教育是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的一種精神實踐活動,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具有勇於奮鬥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認識到學生家庭環境和人生經歷的差異性,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根據他們的個人特點、興趣和需求提供關懷和指導;主動構建信任關係,建立起傾聽和溝通的橋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需求,幫助他們克服各種困難;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充分的人文關懷,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作者:侍旭,係宿遷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