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理論中國>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內涵與意義

2024-06-17 13:16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作為馬克思主義文明觀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蘊含著嚴密完整的自主知識體系,賦予馬克思主義更深厚的歷史根基、更豐富的文明底蘊。這一重大命題的提出,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中華文明發展規律、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認識。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內涵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時明確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命題。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刻闡發了“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從理論內涵上講,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文明,是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中華文化主體性的文明,是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文明。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必須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以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為本質規定性,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以文明交流互鑒為發展路徑。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共同創造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明,以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為本質規定性。在文明研究的學術史上,馬克思是一座繞不開的思想豐碑。儘管他沒有進行過專門的文明研究,但對文明問題的思考貫穿其一生。如果説西方文明發展過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是資本邏輯,那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遵循的內在邏輯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如同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歷史從哪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開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進程中實現了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本質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文明,揚棄了西方文明及其資本邏輯。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研究闡釋,最重要的是堅持守正創新,守好魂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與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並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問題,不斷“讓馬克思主義説中國話”,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發展新境界。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中華文化主體性的文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中華文明是人類各大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斷、綿延至今的文明,近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若干重大項目進一步確證了中華民族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來,創造了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遭遇到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深重危機,馬克思主義一經傳入中國,便以其徹底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優秀基因,引領著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與現代轉型,完成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賦予馬克思主義文明觀以中華民族的形式,實現文明的新陳代謝。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研究闡釋,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守好根脈,高揚文化主體性。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才有了根本依託。只有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能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為中華文明新的未來開闢光明前景。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文明,以文明交流互鑒為發展路徑。文明因包容而更加豐富多彩,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文化的繁榮、文明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相容並包。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吸納具有深厚的思想根基。馬克思主義不是一個封閉的理論體系,而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中華文明始終對外來文明保持著開放包容的態度,各種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都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這也從根本上決定了馬克思主義“魂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在中國社會歷史實踐中孕育出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共同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研究闡釋,必須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只有積極吸收借鑒人類歷史上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實現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才能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秀思想文化資源。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蘊含著嚴密完整的自主知識體系。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本質規定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兩個結合”的內在邏輯、文明交流互鑒的發展路徑等,建構起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自主知識體系大廈。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本質上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明,實現了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相貫通,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理念、價值追求、發展目標相一致,是馬克思主義文明觀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賦予馬克思主義更深厚的歷史根基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透視出歷史運動的本質和規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歷史觀上從大勢著眼、從大局入手,抓本質、把方向、看主流,堅持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堅持物質生産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立場,是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賦予馬克思主義更深厚的歷史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貫通歷史、現實、未來,從新時代10多年偉大變革中走來,從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的砥礪奮進中走來,從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多年的不懈奮鬥中走來,從近代以來180多年的中華民族奮起反抗中走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艱辛探索中走來,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發展中走來,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一體,為我們洞悉歷史規律、把握歷史大勢、抓住歷史機遇、跟上時代潮流指明瞭方向。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歷史觀上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深刻闡明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讓我們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明其所往,不被紛繁複雜的歷史表像亂花迷眼、浮雲遮眼,是運用大歷史觀科學分析和看待問題的集中體現,為我們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賦予馬克思主義更豐富的文明底蘊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明觀。恩格斯曾説:“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社會的素質。”馬克思主義文明觀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高度,深入思索了文明演進的內在邏輯、文明系統的結構層次、文明發展的歷史形態及其必然趨勢。馬克思晚年更是提出,落後的國家和民族可以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佔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得出了東方文明完全可以走上不同於西方文明發展道路的重要結論。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開闢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馬克思主義對文明發展必然趨勢的判斷從理論轉化為現實,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科學真理性。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植根中華文明和新時代文明建設實踐沃土,取得了一系列理論創新和實踐創造成果。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賦予馬克思主義更豐富的文明底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要求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相協調,以新質生産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迫切要求我們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推進“兩個結合”的偉大創造,打破了對傳統文化不加鑒別全盤繼承的文化復古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文明觀,打破了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不自信、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的全盤西化論文明觀,駁斥了“歷史終結論”“文明衝突論”等形形色色的西方中心主義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科學地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處”“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等一系列重大課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明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文明觀上把中華文明、社會主義文明、人類文明相貫通,形成大格局大視野大氣象,彰顯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博大胸懷,在繼承歷史中創造新的歷史,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開闢出更美好的前景和未來。

(作者:鄭飛,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