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理論中國>

樹立自信自立、胸懷天下、開放包容的大國形象

2024-05-24 14:56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國家形像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國家形象對於提升國家地位、促進國家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去年底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總結了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彰顯了我國外交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樹立了自信自立、胸懷天下、開放包容的大國形象”。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斷提升。自信自立、胸懷天下、開放包容的大國形象的樹立,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營造了有利外部環境。

堅持自信自立,彰顯精神氣度

自信是中國共産黨素有的精神氣度,自立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回望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同時虛心學習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困難,在攻堅克難中使國家變得愈益強大起來。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外交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進一步增強戰略自信,毫不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履行負責任大國使命擔當,底氣更足、信心更強、行動更有力、成就更卓著。

展現把握大勢、引領潮流的沉著和智慧。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把握時代趨勢和國際局勢的重大變化,科學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從世界力量對比的橫坐標和中華民族前進的縱坐標科學界定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和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論斷,指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指明這個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的客觀現實,等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科學把握歷史大勢和世界形勢,指引中國外交更加自信自立,不為迷霧所惑、不被風浪所阻,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展現把握大勢、引領潮流的沉著和智慧。

展現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堅毅和果敢。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是新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局勢急劇變化,面對無理訛詐和極限施壓,中國外交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展示不畏強權、反對霸權的意志決心,堅定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民族尊嚴,牢牢掌握了我國發展和安全主動權。堅決反制任何侵犯我國主權、干涉我國內政的錯誤行徑,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挫敗利用台灣、涉疆、涉港、涉藏、人權等問題對我國進行的各種攻擊抹黑,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法治化,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當權利挺膺擔當,以鐵肩擔道義,錨定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堅定前行。

堅持胸懷天下,彰顯大國擔當

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歷史經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堅持胸懷天下的基本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胸懷天下展現的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博大胸襟和大國擔當。大國要以人類前途命運為要,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擔負更大責任。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發展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愈加凸顯,世界更加需要大胸懷、大格局、大擔當。中國外交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堅持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係,把中國人民的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利益統一起來,不斷為人類發展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大黨大國胸懷天下的情懷和使命。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深走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基於地球村時代人類命運與共的客觀現實和天下一家的整體共識,以和平發展超越衝突對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絕對安全、以互利共贏摒棄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鑒防止文明衝突、以綠色發展呵護地球家園,順應了世界大勢和人心所向,成為中國外交胸懷天下的當代表達。新時代以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中國倡議擴大為國際共識,從美好願景轉化為豐富實踐,從理念主張發展為科學體系,展現出日益強大的影響力、生命力、感召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意義贏得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眾多國際組織的認可,成為引領時代前進、共建美好世界的光輝旗幟。多年來,從雙邊到多邊,從區域到全球,從衛生健康到網路、海洋,中國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多個領域努力構建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走深走實、取得豐碩成果。

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進程。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擔當大國責任。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定支援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完善經濟全球化的治理架構,支援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增強其有效性和權威性,促進自由貿易,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維護公平競爭,保障發展中國家發展權益和空間,提升其代表性和發言權。聚焦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各國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制內的對話合作,並主動在周邊、地區和全球提出一系列多邊合作倡議,在經濟復蘇、氣候變化、環境保護、人文交往、全球安全等領域積極提供物質、制度、觀念方面的全球公共産品,推動各國共擔治理責任,共促和平發展。

堅持開放包容,彰顯共贏追求

開放包容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同乘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任何人為“築墻”“脫鉤”的行為都違背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違背時代潮流,只有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對待不同文明、不同國家,應該少一點傲慢和偏見、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擁抱世界的豐富多樣,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的相互尊重與合作共贏,尋求與其他文明的平等交流與包容互鑒,共同促進世界各國的和諧共存與共同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的世界。開放包容是新時代中國的鮮明氣質和形象,展現中國與各國和諧共處、合作共贏的一貫追求。

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對外開放是中國長期的基本國策,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進入新時代,中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互促進,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為各國合作提供更多機遇,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更多動力。面對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的“逆風逆流”,中國堅持“拆墻”而不是“築墻”、開放而不是隔絕,旗幟鮮明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努力消除全球發展中的貿易、投資、技術壁壘。今年以來,中國同安地卡及巴布達、新加坡、泰國等簽署互免簽證協定,共同打造跨境人員往來的快捷網路。從廣交會到進博會,從服貿會到數貿會,從消博會到鏈博會,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大市場日益成為世界大機遇。我們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開放中擴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促進機遇共用。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纍纍碩果,通過與共建國家攜手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繫更加緊密,共建國家的發展空間更加寬廣。中國不搞排他性小圈子,不搞集團政治、不搞陣營對抗,歡迎一切志同道合的國家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時希望其他國家的互聯互通倡議也都能秉持開放態度,展現了敞開大門謀發展、張開懷抱促合作的胸懷和智慧。

積極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中華文化自古就以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與其他文明進行交流互鑒,因而成就了中華文明海納百川、天下一家的博大氣象。新時代的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注入動力。倡導中拉“成為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促進的典範”,倡導“建設文明共榮之橋,把中歐兩大文明連接起來”,推動形成政治安全、經貿財金、人文交流“三輪驅動”的金磚合作架構,推動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構建人文共同體……中國助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融共生不斷走向深入。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良渚論壇,與希臘共同發起文明古國論壇……中國為不同文明溝通對話搭建平臺、創設機制,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這些都是新時代中國開放包容的生動體現。新時代新征程,在與各國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中國必將展現更加鮮明的大國形象、更加非凡的大國氣度。自信自立、胸懷天下、開放包容的中國必將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