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指出,民營經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這一重要講話為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增強了民營企業家幹事創業的信心。近日,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援民營經濟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民營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奇跡的貢獻者和受益者,也是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應站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和戰略高度,抓緊部署落實。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和鼓勵下,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穩定經濟增長、提供充分的産品和服務、提升創新創業水準、開拓國際市場、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呈現“56789”的顯著特徵,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超過80%。截至2022年末,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已達4700多萬戶,十年翻了兩番多。可見,民營經濟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力量。
民營經濟是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幫後富、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在這一政策指導下,無數普通中國人依靠勤勞致富,通過創新創業致富,不少民營企業家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財富夢想,也推動了企業發展、員工富裕和經濟繁榮。作為要素的整合者、市場的開拓者、創新的推動者,民營企業家因勤勞而成功、因奮鬥而富有。先富起來的民營企業家們,示範、引領、帶動和幫助了一大批勞動者通過創新創業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自主創業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許多創新創業者通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能力,不僅自己實現了富裕,也幫助共同參與創新創業的群體實現了富裕。與此同時,民營經濟在推動普遍富裕,促進光彩事業、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亦發揮重要作用。由此可見,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是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工作。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表明,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已然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未來要實現共同富裕,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必鬚髮展壯大起來、活躍起來。
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也是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的創新投入持續增長,創新品質顯著提升,不斷取得發明專利數量與品質的突破,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目前我國民營科技企業佔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50%左右,成為創新舞臺上越來越活躍的角色。目前,全國65%左右的發明專利、70%左右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産品都來自民營企業。這背後是民營企業不斷加大的研發投入。2021年全國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的研發費用總額達1.45萬億元,佔全國研發經費支出的38.58%,同比增加23.14%。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有自身的突出優勢,他們市場嗅覺敏銳、創新動力強、機制靈活、反應快,敢於涉足新領域、採用新技術、開發新工藝,勇於不斷推出新産品、提供新服務,這有利於提升新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也有助於加快提升中國産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準,提升國家競爭力。因此,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必須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有效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增強民企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培育一大批“專精特新”民營企業,助力我國科技創新水準實現整體提升。
民營企業是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拓展我國海外發展空間,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海關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外貿企業達51萬家,他們的進出口總額21.4萬億元,進出口規模年度佔比首次超過一半,達到了50.9%,對我國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80.8%,民營外貿企業持續發揮了外貿“穩定器”的作用。民營企業海外直接投資也是促進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積極活躍力量,無論項目數量還是投資金額,民營企業已佔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半壁江山,並呈現更加積極活躍的態勢。近年來,民營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國際化經營水準顯著提高,在帶動相關産品、技術、服務出口,促進國內産業轉型升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民營企業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靈活的生産經營機制,使企業能夠快速應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在當前美國威脅“脫鉤斷鏈”和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盛行的嚴峻國際環境下,鼓勵和支援民營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在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是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空間、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
多措並舉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一項長期政策,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頂層統籌、多策並舉。當前,增強市場主體信心、穩定預期是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這為民營企業家吃了定心丸,使他們能夠有清晰預期,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新、大膽發展。必須長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兩個健康”的方針政策,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排憂解難,讓他們消除顧慮,放下包袱,迸發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關政府部門應積極發揮作用,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鼓勵和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當前,民營企業面臨的困境突出表現為“兩難”,即融資難和盈利難。“兩難”的外因是“兩高”,即成本高和稅費高;內因是“兩低”,即産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含量低。從民營企業自身而言,需要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自身發展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積極主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持做強實業、做精主業不動搖,自覺走高品質發展路子,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企業不斷進步,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加快轉型升級,向産業價值鏈高端延伸。只有如此,才能消化經營成本上漲的壓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而真正擺脫困境。也只有如此,企業才能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實現品質更好、效益更佳、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
(作者:石建勳、劉宇,分別係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