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議:點燃人類文明之光
“全球文明倡議”是中國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之後提出的又一國際公共産品,進一步豐富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一世紀之問的中國答案,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
一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歷史呼喚著人類文明同放異彩,相得益彰,共同為人類發展提供精神力量。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正當其時,是習近平外交思想不斷豐富發展的邏輯必然和歷史必然。
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新動力。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更加嚴峻,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共同應對,這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明的力量。人類發展史本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並進的歷史。歷史上,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等各大原創型文明交相輝映,共同促進了人類發展進步。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共同的精神瑰寶。綿延幾千年的人類文明當中蘊藏著克服各種困難挑戰的聰明才智,匯聚著解決當今世界難題的寶貴經驗。全球文明倡議主張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充分借鑒人類文明中豐富的哲學思想、厚重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理念,攜手解決好攸關世界未來和人類前途的重大問題,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為廓清文明迷思探索新答案。當前,冷戰思維再度回潮,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競爭論大行其道,“文明衝突論”“文明優越論”沉渣泛起。各國是走向衝突對抗還是共同繁榮,歷史是倒退還是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和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全球文明倡議主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強調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發展模式強加於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倡導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相互包容,在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前進,奏響了文明對話的新樂章,推動人類文明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
為人類社會現代化描繪新願景。長久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著現代化話語權,鼓吹現代化等同於西方化。文明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又決定了現代化理論的多樣性。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文明倡議強調,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複製粘貼”。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各國應該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和發展模式多樣化,注重汲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共同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代化新圖景。中國亦將自己的現代化放於人類文明的維度進行考量,並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為人類社會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創新作出新貢獻。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闢新路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總目標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在理論層面,提出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和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等先進理念;在實踐層面,提出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等重要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進一步完善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網路,為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夯實了文化根基,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文明支撐。
二
全球文明倡議以“四個共同倡導”為主要內容,即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既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又尋求文明的最大公約數,努力實現文明多元與文明共通的辯證統一;既重視文明的傳承,強調不同民族歷史文化傳統底蘊,又鑒往知來,注意挖掘各國文明的時代價值;既有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路的行動方案,又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內涵豐富,體系完整,具有鮮明的科學性、時代性、實踐性。
以尊重文明多樣性為前提,推動不同文明互尊互敬。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其集體記憶。每一種文明都紮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文明交流互鑒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在文明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全球文明倡議主張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倡導所有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自身文明、自主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
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遵循,推動不同文明相通相融。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有不同認識,但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相通的,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追求是共同的。不存在高人一等的“自由民主”,也不存在唯我獨尊的“普世價值”,把本國價值觀強加於人只能增加動蕩,按意識形態劃線極易造成衝突。全球文明倡議從全人類共同福祉出發,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與發展是共同事業,公平與正義是共同理想,民主與自由是共同追求。各國歷史、文化、國情不同,但人民心靈相通,都有追求和探索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平等權利。要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於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
以文明傳承創新為動力,推動不同文明共生共進。文明凝聚著過去,連接著未來。讓先輩留下的文化遺産薪火相傳,是一個民族屹立於當今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作為文明的傳承者,應樹立並保持文化自信,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發展本國的傳統文化,讓古老文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一代代中國人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其中,“既基於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辯證思維,對各國現代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全球文明倡議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以加強人文交流合作為橋梁,推動不同文明互學互鑒。不同文明合作交融是推動人類社會演進的重要動力。一種文明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我們要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人是文明交流互鑒最好的載體。我們要深化人文交流,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作者:吳曉丹,係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