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熱愛一座城?



如何熱愛一座城?

如何熱愛一座城?
 

聚焦

  • 北京地鐵公司官方微網志“北京地鐵”發佈了一張座椅和地上滿是廢紙的地鐵車廂內照片,稱這是“‘蝗蟲’過後的10號線,一片狼藉”,並稱“北京首都的寬容大度為人稱道,但有時候寬容過了頭也是最大的詬病。對於惡意破壞北京首都的行為,我們只想説‘這裡不歡迎你!’”

     

  • 北京地鐵還欠一個遲來的道歉

     

     

     

    坐地鐵,亂扔垃圾,的確是不對的。不管是誰,都不應該在地鐵裏亂扔垃圾。對此,在微網志上進行提醒,也是必要的,但將亂垃圾者稱作“蝗蟲”,甚至還稱“寬容過了頭”,“首都不歡迎你!”這樣的不當言論,實在是太不文明,這與地鐵裏的“垃圾”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10月8日,一名雲南高考狀元、港大畢業生因車禍不幸在港離世,香港少數人為此借題發揮,甚至將一眾赴港求學的內地生誣衊為“蝗蟲”,將他們的父母誣衊為“黃族”。顯然,時至今日誰都知道,稱人為“蝗蟲”是什麼意思,“蝗蟲”這個詞被用在人身上,無疑是一種侮辱人格尊嚴的詞,現在被北京地鐵發微網志者用來稱呼亂扔垃圾者,這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首都是全國人民的首都,大家都有責任自覺維護包括地鐵在內的首都良好的環境和秩序;而作為首都公共服務部門,同樣應該向全國人民展示自身的良好素質,為全國同行和公眾做出表率。從這個意義上説,北京地鐵對微網志“蝗蟲”事件顯然還欠一個道歉。[詳細]

     

  • 一句“蝗蟲”引發的負面影響

     

     

     

    在地鐵車廂裏丟垃圾、發小廣告,毫無疑問是不文明行為。即使是對行為不文明者,也不能用侮辱意味明顯的“蝗蟲”稱呼。

     

    “蝗蟲説”的爭議,就此産生。這可能是地鐵公司對“車廂不整潔”的一種激憤之辭,不乏好心,但不管因為什麼樣的原因,給乘客套上一個羞辱性稱呼,還是有點過了,作為被服務對象的乘客,在地鐵公司眼中,成了“癟三形象”,連最起碼的尊重和敬畏都沒有了,氣咻咻、居高臨下,指責別人不文明,自己卻無形中成了不文明的無聲代言者。

     

    所以對公共場所的不文明行為,管理者首先要反躬自問,自己的宣傳是否充分有效,自己的服務是否到位。“北京地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權力,車廂不乾淨,最多是管理有死角;公共部門微網志用語不文明,喪失的是公共形象。所以,罵人“蝗蟲”,對社會的負面作用甚于亂丟垃圾。[詳細]

     

  • “本地外地”論搞亂了私人與公共區別

     

     

     

    這種“本地外地”的説法本身就是立不住腳的。也許這一代在本地出生,把腳下的土地當做故鄉,追溯到上一代就未必成長於此。即使祖祖輩輩都紮根在此從未離開,我們共同的祖先還是那個顴骨突出的山頂洞人呢。

     

    而且,人在消費資源的時候,同樣在創造財富,這與是否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無關。想想在日常生活中為彼此提供便利的人,一定不僅僅是幾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人的生存離不開對社會結構的依附,社會結構本身就是由形色各異的人組成,如果同是一種人,想想也悶得慌吧。[詳細]

     

  • 如果有“無知之幕”,戾氣就不會爆棚

     

     

     

    其實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所有人都放到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無知之幕”後面去。在《正義論》中,羅爾斯提出這個概念,意思就是在人們商量給予一個社會或一個組織裏的不同角色的成員的正當對待時,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個幕佈下,約定好每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將會在走出這個幕布後將在社會或組織裏處於什麼樣的角色,然後大家討論針對某一個角色大家應該如何對待他。

     

    這就很好地避免了“屁股決定腦袋”的裁決方式,既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那為了避免作為一個外地人受到來自本地人的“歧視”,不論是誰,都會讓社會組織趨於平衡。他既不會得到過多的利益,也不會被剝奪掉應得的權益。在“無知之幕”背後達成這種共識,是非常容易的,這不正是我們儒家從古至今都宣揚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嗎。在我們尋求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時,不冷靜的話會造成更多傷害,戾氣爆棚也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詳細]

     

  • 用包容來熱愛腳下的土地

     

     

     

    其實我們很早以前就包容開放過,而且能做得很好。就像我們説盛唐繁榮,盛在精神,大唐之大,大在心態。據史料記載,長安街頭,多的是外國人。有三萬多名留學生,僅日本留學生就先後來過一萬多名。外國留學生也能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還能在朝廷當個一官半職。

     

    不論是一座城,還是一個國,從來都不應該把異地異域的民眾納入麾下歸順或懾服。沒有他者交相輝映,再璀璨的文明也會顯得索然無味,再繁華的城市也贏不來尊敬。所以,如果真的熱愛腳下這片土地,以“主人”自居,就應該相容並蓄,用實際行動來帶領和影響。如果以惡治惡,用粗俗來還擊低下,那自詡的正義和被譴責的道德有有什麼分別呢。[詳細]

     

    (編輯:楊公振)

結束語

希望北京地鐵以及其他所有人對於社會中現實存在不文明現象都可以予以善意提醒,以平和溝通的姿態促使社會不文明現象的減少與消失。更希望北京地鐵及其他所有人消除內心可能存有的那份優越感,做到真正的文明與寬容。如此,才能使濃濃的地域歧視思想在社會中失去生存根基,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期許一個人與人更加和睦相處的美好中國。

調查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