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10月15日文章談及近日在中國網路上的流行詞“土豪”,評析土豪文化折射中國當代發展現狀。文章稱在中國的新浪微網志上,土豪一詞被提及超過5600萬次。人人想做他們的朋友,但沒人喜歡他們。他們似乎無所不在,揮金如土;但他們難覓行蹤,回避媒體。他們對奢華的熱衷成為全球奢侈品行業的支柱,他們也因品味差而遭鄙視、嘲笑和抨擊。
面對這樣的言論,我們可以立即起身奮力反駁——這是西方的又一次刻意抹黑。中國的富強有目共睹,早就已經世界第二甚至第一了,但是我們當我們沉醉在飛升的GDP中、坐在高聳入雲的摩天樓裏、喝著昂貴的咖啡挎著奢侈的皮包時,沒有人覺得內心空洞嗎?當全世界人民都開始知道中國的土豪們正在全世界掃貨,還是昂貴的奢侈品、千足的金條和豪車時,我們也該把這個詞拿出來説一説了。
“土豪”舊指有錢的地主,説的是那些壞透了的鄉紳。這個詞變味得益於9月初流傳的一則笑話:一名青年問禪師,“我很富有但不快樂。我該怎麼辦?”禪師回答:“何謂‘富有’?”青年説,“我在銀行有上百萬存款,北京市中心有三套房子。不算富有嗎?”禪師沒説話,向他伸出一隻手,青年恍然大悟:“大師,您是讓我懂得感恩和回報嗎?”“不……土豪,我們可以做朋友嗎?”禪師説。[詳細]
自我陶醉當止
一黃金周前後,“中國大媽瘋搶黃金”的新聞吸引了眾多眼球,一些言之鑿鑿的説法是,“1000億人民幣,300噸黃金被大媽們掃了……華爾街投多少大媽們買多少,在這種對賭中,高盛已經率先退出做空黃金”。眾多媒體、網友甚至興奮地用“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來形容這種盛況和“勝利”。
這種自我陶醉的情緒多少顯得可笑和危險。最近國際金價暴跌、中國散戶狂熱入市,這是事實。然而,整件事的荒謬之處在於,輿論對這些個別現象無限放大,以至於一些細節被人為戲劇化誇大,並以訛傳訛,麻醉了國人,誤導了公眾。[詳細]
被誤讀的富強
一個國家的崛起就像一個碩大無比的巨人要從沉睡中站立起來。要有骨骼的支撐、要有肌肉的鬆緊、要有呼吸的配合,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真正想要站起來的精神。它要知道為什麼要站起來以及站起來之後去哪兒。如果站起來僅僅是為了不挨打、為了和其他國家能夠齊頭並進平起平坐,那當外界安逸時,這個國家仍然會落入迷惘不知所蹤。
大國崛起需要軍隊的強盛、人民生活的富足、經濟發展的提升,同樣更需要國人心境的通透和覺悟。在許多國人當今揮金如土的豪氣之中,他們隨著炫耀性消費的狂風席捲全球,無非是兩種心態:第一種是關於自己的,拼命地證明自己有多成功多有錢,就像手中的奢侈品、身上穿的貂皮大衣一樣高調奢華,第二種是假以愛國糖衣包裝的,意圖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告訴世界,“瞧一瞧看一看了啊,中國現在可是越來越富強了!”
從1840年的炮火轟開了中國,至今我們依舊生活在一種根深蒂固的屈辱之中。政治家們看到了在國際舞臺上的節節敗退,軍人們扛不住那些機槍炮火的攻擊,知識分子們發現自己抱守的經典思想只不過是西方意識形態中的小學生。老百姓則在被各種洋物洗禮,洋酒、洋煙、洋火柴、洋肥皂,總之沾上洋氣的東西都立即抬高了檔次。交織不清的個人挫敗混雜著國家挫敗,使得我們混亂了評判一個國家是否富強的標準,很多人單純地以為擁有了洋物質就可以贏得那平起平坐的尊重,抹煞那百年前的屈辱。不知道什麼是一個國家的富強,不懂得什麼才叫一個民族的自信。
如果説那些都是過去式,近代史離我們也有些年頭了。那9月20日,蘋果推出的金色版智慧手機後飆升翻倍的價格又該作何理解呢?最初有人不相信蘋果居然變得如此俗氣,但這款手機在國內炙手可熱,並衍生“土豪金”的稱呼——甚至上了國內媒體頭條。
買得起最貴的奢侈品,換不來最基本的尊重
如何評判一個國家的富強?是看北京奧運的禮花綻放的多絢爛,還是看上海世博會的人頭有多攢動?
把財富轉化為權力,是人類永遠追求的目標。權力的必定屬性之一就是擴張,它無可厚非,更是一種在國際生態圈的弱肉強食,即便我們脫離了蠻荒的征伐,也無法避免國力角逐之下的得利與失利。也許成功會帶來國家躍進的不安,失敗更會帶來刻骨銘心的屈辱,這一切最終都轉嫁到每一個國民的頭上。在一次次大國博弈和小販買賣中,我們做著金錢的交換,也在進行著尊嚴的買賣。
大國決策由國家和政府説了算,但是在一個國家的富強之路上,公眾情緒和傳媒引導也佔了很大比例的影響,而聚焦到最個體的個人——那些在市場上搶購奢侈品的土豪們,我們很難看到他們帶著什麼積極的消費情緒,更多的則是一種自負與自卑的混合,一種窮怕了的精神虛妄症。
不僅是購物,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意淫式的報復。九十年代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王啟明把大把的鈔票扔到白人妓女身上,讓她説“我愛你”。至今,許多人在搶購了高價蘋果手機後依舊要去破解越獄,為的是不用購買六塊錢一個的正版軟體。而他們更有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當初西方列強侵略我們的時候,他們搶得夠多了,現在該他們還。
當中國人買得起全世界最昂貴的奢侈品時,卻贏不來最基本的尊重,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物質富足與精神空洞
當國家富強、人民富足之後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或者説,追求什麼樣的東西才可以表示我們已經足夠大。強大既是物質上的,也是精神和思想上的。
許知遠曾説,我們生活在一種通過集體來拯救個人的虛妄幻覺中,也讓我們把世界視作一個粗鄙的叢林——認定權力和金錢決定一切。原本是一種手段的“國家富強”,變成了目的本身。
當我們拼命追求物質標榜的富強,偏離了合理價值觀的坐標係,等達到目標的時候就會發現它除了可以金光閃閃地“僅供炫耀”之外,帶不來其他任何價值和尊重。這也就讓我們的追求富強的意義霎時間蕩然無存,一個國家本不該這樣空洞。[詳細]
(編輯:楊公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