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新聞背後的

“陰謀理論”

標題圖片
 

聚焦

  •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兩女童被洗衣機絞死”事件連日來引發全民關注,案情撲朔迷離。連日來,中新網記者在走訪目擊者、警方後了解到,“女童的父母平時對兩個小女孩寵愛有加”,事情發生後,“兩夫妻向醫生磕頭,要求醫生想辦法救救女兒”。

     

  • 越來越“刁鑽”的新聞口味

     

     

     

    經常看到不少新聞報道,不僅是食品和保健,還有各地的某些項目,即使通過可行性論證,也獲得相關部門的審批,但當地群眾還是反對“開工”,引發了不少群體事件。從公眾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反映就可以看出,科普工作還沒到位。食品安全問題、環保問題……許多社會熱點都與科普有關,都需要科普及時跟進,對科技內涵進行權威解讀,既不要純粹做新聞,也不要純粹做科普,“新聞+科普”,不僅工作才到位,而且因為符合權威和專業,因此更有説服力、影響力和公信力。[詳細]

     

    我們許多讀新聞的人口味越來越刁鑽了。隨著一些“小説化”新聞的寫作吃香,新聞和小説的邊界本來是一清二白的,現在卻是有些涇渭不明。在這樣的生産環境下,許多人開始以看小説的姿態來看新聞,逐漸地也開始以追隨小説情節式的熱衷來跟蹤新聞。江西省的洗衣機絞死女童案伊始,首先是海爾發表了設別的安全聲明,緊接著便從死者家屬拒絕屍檢而被紛紛揣測——是不是父母謀害了親生女兒。[詳細]

     

  • 科普還沒出現,新聞就急著開工

     

     

     

    這起事件告訴我們,急於表態是一種道德冒險。每有公共事件發生,不假思索地發言、表態或站隊,成了不少網友的愛好。網路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擁有麥克風不等於就必須使用麥克風,更不等於濫用麥克風。輕易表態,固然快哉,但也潛伏著風險,容易進退失據,或者貽笑大方,甚至對當事人是一種巨大的傷害。慢點表態,天塌不下來;遲些發言,才不易左支右絀。節制一點,理性一點,更從容一點,才不會陷入被動,陷無辜者于不義之中。[詳細]

     

    科學和愚昧往往是戀生兄弟,缺少必要的科學常識和素養,就必然容易被一些民間的非科學傳言所迷惑,進而會以口口相傳的方式不斷擴散,並演化出各種版本,伴隨的非科學行為必然是愚昧,害怕“連黑三天”而導致白蠟燭脫銷就是典型的愚昧行為,科學常識一天不樹立,各種非科學的謠言和傳説就一天不會安寧,總要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和發酵,蠱惑人心,擾亂視聽,引起不必要的社會恐慌,危害不淺。[詳細]

     

  • 陰謀理論滿足了人們的認知確定性

     

     

     

    無論什麼事故發生,一定有言論來揣測它絕非一次意外那麼簡單,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有些人似乎掌握了許多旁人不知的真相在言論市場大肆兜售,而我們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給真相行走的時間,期待確鑿的證據和合理的推斷。當然在很多情況下,真相會被外界權力所干擾,事實會被刻意掩埋或消弭。特別是在一個不夠透明的制度環境下,人人都有理由惶惶度日。之所以願意相信那些險惡的推論,是因為似乎做好最壞的打算,我們才能避免最大的傷害。

     

    於是“陰謀理論”以最簡單明瞭的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滿足了人們對認知確定性的基礎需要。[詳細]

     

  • 陰謀理論“高級”到無法反駁

     

     

     

    陰謀理論似乎比我們通常説的謠言要“高級”一些。比如911事件才不是什麼拉登的基地組織謀劃的,而是美國政府為了發動戰爭的一次自我犧牲。舉世聞名的泰坦尼克號沒有撞上冰山,他們只是為了騙取高額的保險費用而冒名頂替了奧林匹克號。戴安娜王妃的車禍也絕對不是偶然,而是一次英國王室的策劃。

     

    説這些陰謀理論比一般的謠言“高級”,是因為它們的存在很難被證偽。同樣是在這次江西的案件中,陰謀理論背後是我們永遠也猜不透的人心。孩子父母究竟是有怎樣的心境,就算是有最先進的測謊儀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是像他們自己説的虎毒不食子,還是像外界一些媒體猜測的是因為重男輕女。沒有確鑿的證據就無從結論,這樣的證據以我們當下的手段來看還很難找到。

     

    當我們反問這些陰謀理論是否可信時,通常是無果的。這也是為什麼當今的學術界對其並不感冒的原因之一,沒有什麼嚴肅的專家學者會把它們太放在心上,它的缺陷就是它過於“完美”。“完美”到無法證偽,一切用來戳破陰謀的證據和言論也都能夠被“反咬一口”成為陰謀的下一層幕布。如果我們認定了江西的女童一定是被父母害死的,那警方公佈的驗屍報告如果不符合推論,一定是有人在背後搗鬼篡改了記錄,背後一定還有不為人知的權力勾結。反之,如果我們認定了是洗衣機造成的意外傷亡,一旦屍檢結果與我們的推論不符,作為一個永遠正確的陰謀論者同樣有權利去質疑屍檢報告的真實性。這麼下去,沒完沒了,也毫無意義。[詳細]

     

  • 民間科學質疑的新路徑

     

     

     

    三十年前北島的一句名詩“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如今依舊是很多人吶喊的座右銘。可是過了幾十年我們回頭張望,除了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人心外,就沒有別的更合理的方法了嗎?

     

    也許中國人是最能感受到“無能的力量”的一群人。逐漸的,我們開始以越發專業的手段來質疑,或者説是探討特定領域的問題。723動車事故後,有民間的專業人士去現場勘查地形、收集數據、模擬實驗。而現在熱火朝天的“果殼網”、“知乎”等這些科學社區也慢慢進入了尋常人的視野。這種民間的説法更讓人願意相信,相比那些諱莫如深的陰謀理論,它們樸實得讓人踏實。

     

    這些手段的興起,給我們了一些能力和信心去面對來自“另一面”的真相。江西女童案同樣如此,在警方公佈資訊後我們仍舊有權利和能力來進一步驗證甚至反駁。無論結果是相符還是相背,我們畢竟走在了一條關於真相的、科學的討論的道路上。[詳細]

     

    (編輯:楊公振)

     

結束語

公共事件面前,“速度”不是衡量應對好壞的最大權重,更不能把陰謀理論作為深挖事實的尺規。資訊的科學性、有效性才是。在保證了透明公開之後,我們需要給“科學速度”一點時間。

調查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