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染不看廣告看療效
    濰坊能否得到公眾的信任和輿論的支援,不是靠表面文章,而是看後續行動是否失分,不看廣告,看療效。期待濰坊以及其他地方拿出誠意和實際舉動,包括及時公佈接收到的舉報與調查情況,接受媒體和社會監督。只要政府勇於負責,誠心解決問題,輿論同樣也會鼓舞和支援,關鍵還是看出發點在哪。
地下水污染

2010年5月份《半月談》刊發了《地下排污:致命威脅悄悄逼近》的報道。記者調查時發現,除了挖滲坑、滲井偷排外,為了躲避查處,有的污染企業竟用高壓泵將大量污水直接注入地下。

2013年2月12日,公益人士@鄧飛等人披露,在山東濰坊,化工廠造紙廠等將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1000多米的水層,致命性污染地下水卻可逃避監管,而地下排污法已在河北、山東等地悄悄進行多年。這一“絕後”的惡劣現象引起了人們的強烈共鳴,微網志裏一場號稱“中國水污染獨立調查”的行動悄悄開啟。

中國水資源總量的1/3是地下水,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專家在國際地下水論壇的發言中提到,全國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嚴重。據新華網報道,有關部門對118個城市連續監測數據顯示,約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輕度污染,基本清潔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2月17日,濰坊環保局發起公告,濰坊環保局懸賞10萬徵集企業向地下排污的線索。並否認給涉污企業通風報信。

微網志形成調查平臺,意見領袖拾起爛尾新聞

春節剛過,免費午餐發起人、鳳凰週刊記者部主任鄧飛在新浪微網志上發起的“中國地下水污染調查”的微網志話題。不到一週的時間裏,參與討論的微網志共計約100萬條。“地下水污染”的微話題也連續幾日成為微網志的熱門話題。

微網志網友通過“隨手拍下水污染”的方式參與到話題中來,大量的水污染圖片出現在微網志上,使話題迅速升溫。同時,幾位長期關注環保的意見領袖公益人士的持續關注也對“地下水污染”話題的形成和傳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擁有293萬微網志粉絲的鄧飛和著名環保人士董良傑的持續關注直接推動了微網志輿論場的形成。

而早在2010年,《半月談》就已經刊發了《地下排污:致命威脅悄悄逼近》的報道。但是兩年多的時間裏,地下水大面積污染的資訊卻沒有傳播到公眾的耳朵中。這樣一個關乎人們生存的真相成為了一條“爛尾新聞”。在事情報道出來之後,由於缺乏持續關注,媒體注意力轉移,産生了新聞“爛尾”現象。

作為公益人士的代表人物,鄧飛的公眾信任度很高。同時作為知名媒體人,他充分發揮了傳播主動性強,關注對象最多的特點,對於“地下水污染”的輿論生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傳媒力量的發育和整個社會公民權利意識的提高,意見領袖逐漸形成引領社會話題的能力,而公共話題意見領袖的誕生也是中國公民社會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2月14日,《人民日報》官方微網志在轉發相關評論後,向網友開展資訊徵集,稱將對網友反映的地下水污染現象進行調查。網友對《人民日報》官微的表態紛紛表示讚賞,不少人都提交了相關線索。媒體與網友的互動,拉開了對地下水污染宣戰的序幕。

共同宣戰,媒體對公共環境污染已是零容忍

2月14日起,當“地下水污染”在微網志上已經成為熱門話題之後,媒體開始跟進。2月17日,“濰坊懸賞地下排污”成為百度熱搜詞,當日媒體報道量迅速達到985條,媒體報道量猛增。在隨後的兩日,媒體對“地下水污染”都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話題一直保持在百度熱搜榜上。

地下水污染媒體關注度趨勢

2月14日,日均發行86.7萬份的新京報發表社論《新的一年,向地下水污染“宣戰”》率先響應微網志平臺上的鄧飛,成為第一個向地下水污染宣戰的有影響力的媒體。而該篇社論當日及被轉發94次,迅速在媒體中鋪開傳播。文章做出強烈呼籲,指出地下水污染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不得不從根本上治理、遏制的時候了,再不治理城市也將難有清潔的水源。

2月17日,南方都市報標題為《無良企業高壓泵地下排污 監管部門沉默》的新聞被轉發361次,報道將“地下水污染”的相關資訊進行梳理歸納,讓公眾看到了事件的全貌,因此形成媒體輿論關注的高潮。“山東濰坊懸賞排污”的新聞同日也進入公眾視線。

隨後,北京青年報發表評論《向地下水污染“宣戰”,離不開公眾參與》、京華時報發表評論《重獎難消地下水污染之爭》、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評論《地下水污染,沉默就是縱容》、新華網發表評論《地下排污猖獗,監管都“睜眼瞎”?》、齊魯晚報發表評論《保護地下水就是捍衛生存底線》。各大官方紙媒和都市報都紛紛響應話題,向地下水污染宣戰。這是繼春節前各大媒體集中向空氣污染“霧霾”宣戰後的又一次集體發聲環境污染事件,形成了不可逆轉的的輿論導向。

追問環保部,地下水污染情況本該“眾所週知”

2011年國務院批復了《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環保部會同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和財政部共同開展了“全國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調查發現,部分企業排污仍是造成我國地下水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然而兩年之後,公眾對“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情況依然沒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對環保部的調查和治理都提出了質疑。

質疑一:地下水污染情況究竟是何情況?

環保部承認全國城市地下水品質狀況是不容樂觀。根據“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成果,按照《地下水品質標準》,全國地下水資源符合Ⅰ類-Ⅲ類水質標準的佔63%,符合Ⅳ類-Ⅴ類水質標準的佔37%。2011年,全國共200個城市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其中”較差-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55%,佔了一多半。與2010年相比,15.2%的監測點,水質在變差。

質疑二:是不是真的有企業向地下水排污的情況?環保部是否有調查結果?

環保部表示,春節期間,地方環保部門趕赴現場進行暗訪,目前尚未發現企業通過高壓水井向地下排污的情況,調查仍在深入開展之中。並將於近日組織開展以地下水污染防治為重點的“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依法打擊各類違法行為,鞏固和提高我國水污染治理成果。

在突發事件中,政府部門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行事,樹立自身的良好公信力;另一方面,又要堅持有序引導的原則,以客觀理性的處置方式,回應社會上的傳聞,在謠言和猜測擴張之前,引導輿論向客觀理性的方向走。環保部在面對輿論質疑的時候,能夠及時坦誠公開,並且有針對性的回答公眾質疑。因此,雖然環保部對於地下水污染的調查和企業排污監管遭到詬病,但是並沒有遭到媒體集中火力的攻擊。

然而,2010年媒體就已經曝光過地下水污染的情況,環保部門的調查既然已經早就啟動,為何公眾對自己每日飲用,與生存息息相關的地下水狀況還是一無所知?本該“眾所週知”的事情卻又一次被迫傳達,輿論的聲討折射出政府資訊公開的滯後以及服務意識的落後。

地方政府對媒體曝光形成畸形恐懼,濰坊防媒體失分

“地下水污染”新聞的發源地山東濰坊,在閃電般地于兩天時間內徹查了715家企業後宣佈,竟然沒有發現網民舉報的問題,並且懸賞10萬元徵求舉報線索。

中青報對此評論稱,這看上去很像一個行為藝術,它甚至令人想起了古老的太極拳,那個通過剛柔相濟、以柔克剛將問題消融于無形之中的神奇圓圈。

濰坊此公告一齣,網上熱議。鄧飛表示,對當地政府公開懸賞徵集污染線索的做法,他十分讚賞,認為這是一個好的姿態。但“兩天內排查715家企業,如此‘神速’,是有問題的、可疑的。”

濰坊環保局應更嚴謹一些,公佈對企業的監測數據,對排查操作細節也應進一步公開。如果不能夠及時公開調查數據,公眾對其明處懸賞舉報暗地通風報信的質疑就不無道理。

無論濰坊是否向企業下發通知,這都反映出地方政府對於媒體監督畸形的恐懼抵觸心理。正如觀點中國評論文章所説,對濰坊市環保部門和企業來説,應當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整改、如何改進、如何消除漏洞等方面,而不是如何應對媒體。如果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利於環保問題的解決,環境的改善,媒體完全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報道,對濰坊市環保部門和企業是如何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進行正面宣傳。

如果濰坊市環保部門和企業把媒體當做毒蛇猛獸來防,錯誤理解了媒體採訪的正面意義,把主要精力用在輿情“公關應對”上,而不把功夫放在解決問題上,這本身就是事倍功半舍本逐末的舉動。

輿情點評: 只要出發點是對的,媒體監督就不是毒蛇猛獸

我們需要看到,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的環保部門把為地方經濟“保駕護航”誤解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不惜為污染做粉飾,這也是環境污染不斷加劇的重要原因。然而,地方政府的觀念轉變還要依靠上層設計,包括政策的完善和法律的制定和執行,同時依靠群眾的監督。

從地方政府的輿情應對角度講,濰坊排查715家企業而沒有發現問題,或許從一個側面説明,有關企業非法排污隱秘性很高。地方政府應該接納新京報的建議:各級政府環保部門更應該創新監管方式,向公眾顯示治污的誠意和決心,發動民眾監督。

濰坊能否得到公眾的信任和輿論的支援,不是靠表面文章,而是看後續行動是否失分,不看廣告,看療效。期待濰坊以及其他地方拿出誠意和實際舉動,包括及時公佈接收到的舉報與調查情況,接受媒體和社會監督。只要政府勇於負責,誠心解決問題,輿論同樣也會鼓舞和支援,關鍵還是看出發點在哪。

閱讀全文>>>>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
觀點中國:不要誤解媒體曝光的正面意義
中國青年報:濰坊環保局怎樣才能發現問題
齊魯晚報:保護地下水就是捍衛生存底線
新京報:治地下水污染應鼓勵公民監督
海外網:地下水污染,沉默就是縱容
人民日報: 【天藍?地綠?水凈?美麗中國不能只是傳説】繼霧霾天氣之後,地下水污染再成熱點。據國土資源部,2009年經對北京、遼寧等8省份641眼井的水質分析,水質Ⅳ類至Ⅴ類的佔到了73.8%。而2011年,全國200個城市的地下水水質監測中,“較差至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55%。向地下水污染宣戰,刻不容緩!
記者丁先明: 在茌平採訪,村民説得最多的是“沒啥法”。面對失血的家園,每個人都有拯救家鄉的衝動,但對底層百姓而言,面對一家贏者通吃的企業,他們的抗爭無異於拿石頭砸天。 不要帶血的GDP,不應只是口號,更要體現在制度設計中。能否真正淡化GDP考核?能否將環保系統垂直管理,讓監管真正硬氣?
環保部: 近年來,我國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及野生動物和人體中已檢測出多種化學物質,局部地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內分泌干擾物質濃度高於國際水準,多地方出現飲用水危機,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癌症村”等嚴重的健康和社會問題。
鄧飛: 中國把每個地方政府開成一個公司,領導人可污染公家的水源和土地,犧牲當地人民健康甚至生命來成就自己的前程而不被懲罰。中青報此文告訴我們悲哀真相:我們今日和山東濰坊污染之戰鬥,對手不是企業,而是濰坊主政官員或更高領導人,抑或是整個體制。
環保董良傑: 【北京的地下水有多差?】如果化工業和冶煉廢水不能有效控制排放,將會給城市帶來嚴重後果。中國地質大學專家2012年曾發表一份北京的報告顯示,北京城區的地下水污染嚴重,突出的污染物是一種強致癌物-苯並芘。綜合水質評價地圖如下:那紅得發紫的地方是什麼工廠曾經坐落?優秀水源就剩一點點了。
地下水污染為何才被曝光?
第四十八期
霧霾
霧霾天氣
第四十七期
長治苯胺洩露
長治苯胺洩露
年終策劃
輿論迎來黃金時代
輿論迎來黃金時代
第四十六期
蘭州市長名錶門
蘭州市長名錶門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張林 |電話:010-88828215 | 電子郵件:zhangl@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