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挪威極右翼前進黨在選舉中有這樣一張海報:一個黑人端舉著一把槍,下面寫著“犯罪者是外國人”。如今一個金髮藍眼的挪威人卻製造了一場震驚全歐洲的大屠殺,這種近乎精神錯亂的舉動就是為了發動一場反對外國人涌入的革命,而在其他北歐國家,這種政治信仰竟也是普遍存在。人們不禁要問,—個曾經溫和的國度如何淪為極右翼主義的庇護所。
挪威慘案一定意義上的“高福利之殤”
    長期以來,高福利、高保障的優越生活使挪威成為外國移民的首選對象。大批移民涌入使首都奧斯陸成為歐洲發展最快的城市,移民人口已躍居城市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穆斯林移民增長迅速。於是,挪威國內一股以反對政府自由移民政策、敵視穆斯林的力量悄然崛起,影響不斷擴大。當前,持右翼立場的進步黨已成為挪威議會第二大黨,他們公開批評政府移民政策,號召學校阻止穿“罩袍”的人進入學校,呼籲把穆斯林趕出挪威。右翼勢力中不乏主張用暴力驅逐穆斯林的極端人士。【詳細
排外情緒高漲 極右翼得勢
    極右翼勢力在歐洲抬頭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全球化的負面效應對歐洲福利國家體製造成衝擊,使從搖籃到墳墓的教育醫療福利受到影響。來自亞洲一些國家的低成本勞動力迫使德法等國相繼進行改革,原有的福利模式難以為繼,民眾對政府不滿情緒增強。二是來自外來移民。歐洲移民服務業需要低端勞動力填補,來自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勞動力對原有白人造成衝擊,使得種族主義抬頭。目前歐洲右翼勢力的主要特徵是比較排外,帶有種族主義和宗教主義色彩。形式上還是以抨擊政府為主,但此次挪威事件,右翼勢力已經把極端主義思想付諸行動。【詳細
極右勢力反撲危及多元社會
    當我們在支援多元、包容、接納的同時,再怎麼持著寬容開放心胸,再怎麼高調支援如此崇高理念的人,可能都沒有想到,這些逐漸摻入我們社會的外來元素,可能有一天會徹底、而且一去不返地改變自己熟悉的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質地。當今天美國的新生兒之中,白人已經居於少數時,這對傳統美國人會是多大的震撼與警訊?
    另一方面,極端主義無論是右還是左,如果過分煽動仇恨塑造敵視,即使並非其目的,但這些偏激的言論有可能引發出真正的暴力行為。挪威大屠殺的兇嫌受到極右派的影響,執著地發展出自己一套偏激的理念,最後導致慘案發生。如果不斷迎風散播仇恨的毒種,很可能終究會在某地某時開出血腥的惡果。
    挪威大屠殺是一椿非常不幸的悲劇,人性的包容接納永遠會與自私保護相互拉鋸,挪威社會從這場震撼中會得到什麼樣的省思與結論,值得持續觀察。而我們在面對類似議題與挑戰時,的確還有許多必須更深刻思索之處。【詳細
歐洲整合卻難拆文化疆界

    奧斯陸的爆炸案發生後,不少西方媒體立即將箭頭指向回教恐怖攻擊,甚至直接點名是“凱達”所為,這正是“多元主義”口號空洞化的表徵。“文化多元主義”,雖成為政治人物朗朗上口的絕佳教條,但在應對現實問題時卻是眼高手低。許多人平日把“多元主義”挂在嘴邊,滿口尊重、包容、多元的腔調,但遇上現實的經濟困境,“多元文化主義”的高調即顯得一無用處。心底深處的民族情結及宗教歧視的板刻印象便油然而生。殺手佈雷維克也一樣,他在認知和行動上的截然相反,就像一面顛倒黑白的魔鏡。不管他如何妄想證明基督教文化的優越性,他的行動卻只説明:歐洲文化的敵人不是穆斯林,而是像他這種封閉在冷血巨塔中培養仇恨細胞的人。
    歐洲20多年的整合,雖成功拆除了國家的疆界,卻未能拆除文化差異的心理疆界,遑論弭平經濟發展差異的鴻溝,這是不容忽視的真實問題。如果不能透過實踐來充實多元文化主義的內涵,只是一味呼喊開放、包容,只會讓極端主義趁虛而入。【詳細

    挪威慘案帶給歐洲的是一種苦澀的感覺,因為敵人來自自己的國家。現在人們發現,“基地”組織突然在歐洲隨處可見,因為在一些歐洲人的內心也有一個“基地”組織,這讓歐洲有些手足無措、防不勝防。是該積極反思移民、宗教矛盾等複雜問題的時候了。歐洲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但也是一個脆弱的社會。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接家東 | 聯繫方式:010—88828225 | 電子郵件:jiejd@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