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病
    繼武漢成功實現了東方威尼斯的城市夢想之後,北京城也迎來了“觀海”的機會。蓮花現海,白石聽濤,陶然飛瀑,安華垂綸,二環浮島,望京觀瀾,大望逐浪,亦莊漿聲,後海潛翔,中觀激流……燕京十景於是新鮮出爐。而暴雨帶來的,不僅僅是內澇,它還撕開了交通擁堵等城市病的傷疤。究竟還有哪座城市,良心未泯?生活在哪座城市,可以擁有幸福感?
欄目條
“首堵”變“水城”,不堪回首的城市發展史
    美國城市史研究專家劉易斯•芒福德在《中國城市史綱》中説,“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産物,城市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文明積累、整合和傳承的過程。”顯然,城市化的主旨是文明的積累、整合與傳承,我們不能不顧一切地、盲目地去創造所謂現代文明,而忘記了傳承歷史、傳承良心。如果城市的發展,帶給公眾的不是福利、平安,而是巨大的生活壓力、堵車與逢雨便澇的危機感,那麼,這樣的城市化就一定問題,當下的城市建設史,也一定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詳細
城市的差距不在大樓而在下水道
    如果相關部門將對摩天大樓的熱情,用在城市地下排水系統上,“水漫金山”、“行車如船”等的景象可能出現嗎?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們如何對待這“城市的良心”,決定了我們會有一種怎樣的生活。與國內城市在暴雨面前的不堪一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黎、倫敦等城市地下排水系統都是高效的“地下公共廊道”,贛州建於宋代的使城市千年不澇的排水系統,都值得借鑒。但顯然,這樣的工程不是急功近利的思維與心態可以建設起來的。因此,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距,與其説是大樓的高度,不如説是一條下水道的距離。【詳細
欄目條
拷問城市規劃的體制弊端

    考察城市的“逢雨必澇,遇澇則癱”,可知遠非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準問題這樣簡單,還有積重難返,難以卸下長期累積而成的歷史包袱的問題;也有現存政績評估、激勵、升遷、問責機制的問題。從更廣闊的視角看,這是中國城市上半身早已跨入後現代,以至於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者,熱衷於任意解構和隨心拼圖以顯擺權利、攫取政績,進而不惜肆意拆遷,狂熱擴張,而城市的下半身卻依然深陷於農耕時代落後觀念泥潭的具體體現。
    著眼于具體施政措施上,將水患頻發歸咎於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觀念和水準,也大可質疑。有效解決內澇問題的城市排水系統成功先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難以相信中國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者面對這些鮮活的事實,會分不清良莠,辨不明是非,不知道自己負責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城市排水系統應該按什麼樣的標準設計。
    中國城市現有的諸多怪象和種種弊端,常常是以災害早進城了,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者還在以鄉下的戲劇性方式呈現,並且逐漸有朝娛樂化方向發展,大有市民飛躍城市,官員仍未進城的趨勢。【詳細

“水淹城市”是可控的城市病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非常迅速和迅猛,但與城市空間的迅速擴張相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應急機制建設嚴重滯後,這正是一些城市在突發事件面前陷入被動的根本原因。然而,儘管暴雨或者暴雪的肆虐現實警示範例比比皆是,但有些地方的城市防災應急管理卻始終不盡人意,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亦沒有應有的投入。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也來不及,所以暴風驟雨突然襲來時,城市就亂了套。
    隨著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現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膨脹、交通擁堵、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問題,被稱之為“城市病”。很顯然,由於城市排水系統“不暢”而導致的“水淹城市”,大抵也可列為城市病之一種。但有些城市病是不可控的,比如城市化進程中的人口膨脹;但有些城市病卻是可控的,比如城市排水和交通擁堵,完全可以通過各種規範先進的管理手段和加大投入提高城市應急管理能力來加以紓緩乃至根治。
    如果説應對不可控的城市病,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那麼,如何根除“水淹城市”這類可控的城市病,則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責任。【詳細

結束語

    內澇,並非城市病的典型症狀,但與其他城市病一樣,背後都有類似的邏輯。無論是資源短缺、貧富差距還是交通擁堵……歸納起來,都涉及到社會領域的深入改革,而最終都繞不開政府職能的歸位,中立地裁決、管理各項社會問題。無疑,解決以上問題有賴於加快社會領域的改革,這從根本上要求政府職能儘快轉型。

往期回顧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宋韶輝 | 電子郵件:songsh@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