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高貴與否,不能僅憑穿戴來分辨。同樣,城市是不是達到現代化,也不能只看它的“臉”,還要看它的“心”。雨果在其《悲慘世界》中,把下水道比作“城市的良心”,現在看來,有幾個“城市的良心”經得起暴雨考驗?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現在不差錢,不差技術,差的其實就是城市建設者們一顆負責任的心。科學提醒我們,自然界發生百年不遇大雨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但如果我們的城市建設管理老是象今天這樣逢雨就“癱”,或者“你等我,我等他”,百年不遇就會百分之百演變成災難。【詳細】
很多城市建設規劃中“重地表,輕地下”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無遺。高樓林立、光鮮亮麗的城市地上建設無疑讓“繁榮”和“政績”一覽無余,能引起更多關注。而排水管網等看不見、摸不著的地下隱蔽工程卻很難讓有關部門用心。
“逢雨必癱”凸顯城市規劃者、建設者和管理者缺乏“未雨綢繆”的預見性和行動力。對於引起嚴重災難性後果的,當進行問責,追究城市規劃者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城市建設者失職,追究城市管理者失察責任。當然,更有意義的是城市的規劃者、建設者和管理者都要真正樹立“未雨綢繆”的觀念,高度重視地下排水系統的建設和維護,真正防患于未然。
城市需要地下排水系統這樣造福民生的“形象工程”,“逢雨必癱”的窘境只能暴露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短板,凸顯城市規劃者、建設者和管理者失策、失職和失察問題。在啟動問責機制追究相關職能部門責任的同時,更要真正樹立“未雨綢繆”的城市管理觀念和機制。【詳細】
作為一個事件,“內澇”會過去,但作為一個問題,它仍然存在。一場大雨就內澇,或者逢雨必癱,對現代城市而言,並不應被視為正常現象。城市,從其起源看,是防禦與交易的場所,分別對應于“城”與“市”。也就是説,不論社會如何發展,城市至少是人們可以在此獲得安全與發展的地方。
今天中國一些城市在排水方面的技術能力和經濟能力,我不相信,會比千年前的宋朝和百多年前的德國差,問題在於,排水設施既然埋了下去,就應該有與其名稱相稱的表現。排水能力已顯不足,排水管網卻沒有受到認真的對待,被工程施工挖斷的事情,不絕於報端。
今年武漢還會不會再有強降雨,明年會不會有,後年、大後年……這其實是説不準的事情,風險不能説絕對沒有。內澇原因已無須多言,相關部門從去年説到了今年,他們自己恐怕也不願意年年重復下去。武漢有沒有徹底解決內澇問題的時間表,相關方面能否向市民承諾這一點,我們都很期待。【詳細】
一邊又是挖坑又是填湖,一邊排水系統馬力不足,武漢年年被“泡”,市民也見怪不怪了。年年逢雨必癱,年年在嚷著重視地下排水系統的聲音中迎來下一次內澇,市政部門能不能指望上,除了市長,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建議廠商們考慮到武漢市內做快艇生意,或者發明水上汽車,至於推銷自然災害保險的,還是儘量繞開那兒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