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去年,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新修出臺,卻“一夜倒退25年”。面對社會質疑,彼時衛生部只有一句解釋:標準符合中國國情和産業實際。如今,面對廣州奶業協會“奶業標準被個別企業綁架”的質疑,內蒙古奶業協會反駁的理由還是那句話。人們很納悶,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情”,居然讓奶業標準不進反退,以致1986年的標準都太高了?

欄目條1
奶業國標“削足適履”飲鴆止渴
    風波之中“國情之説”壓倒了品質標準,過低的奶業標準體現出來的更多是一種利益的失衡,那就是大企業與奶農的利益考量,超過了對消費者切身權益的考量。從企業角度出發,如此或許能更好的保障奶源、保障自身利益,但降低標準、傷害消費者權益,帶來的是飲鴆止渴的後果。淺顯的道理是,品質標準高可能帶來奶業的陣痛,如原有的奶牛養殖各方面要有所變動改善,企業會面臨奶源問題,但這會倒逼出産業的升級以及高品質的産品,贏得市場信賴後會踏上健康的發展之路;降低標準會帶來一時的幸福,但後果又將如何?【詳細
監管部門對“全球最差”作何解釋
    如今中國牛奶品質標準,其中的細菌總數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萬個,而蛋白質含量每百克降低了0.15克,業內認為是“全球最差”。凡事都在進步,我國的牛奶品質標準卻神奇地因“國情”而退步——是我們終究養不出好牛、産不出好奶?抑或是維持低標準牛奶標準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這些問題顯然近乎不是什麼問題。我們為何要喝“全球最差”的牛奶?這不是廣告化的社會責任能回答的,也不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奶協”能説明的,倒是對標準有甄別權與發言權的職能部門,對這個“全球最差”的標準,又該作何解釋呢?【詳細
欄目條2
別讓奶農為企業缺少責任擔當墊背
    “國情論”的説法,在現實中屢見不鮮,諸如壟斷企業謀取暴利時,諸如消費者不得不承擔過多的代價時,有關方面總是能拿出“國情論”回應民眾和社會的質疑,這次自然也不例外,奶業標準“國情論”成為了“全球最差標準”的“救命稻草”,甚至可以用一個看似正當的理由來回應所有的質疑——維護奶農的利益!
    所謂“國情”決定了“全球最差標準”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説法,甚至可以認為,這是一個幌子。“全球最差標準”的背後是民眾對國內奶粉不信任和恐慌情緒的折射,或者説,刺激了這種情緒的滋長和蔓延。“國情論”從根本上説並不能真正維護奶農的利益,相反,奶農恰恰是受害者和不被保護者。當大的危機到來時,奶農很可能成為“墊背者”而非那些大企業。“國情論”是企業缺少責任擔當的明證,是對消費者權益的漠視,而用“國情論”作為辯護,是一種醜陋的行經和一種愚蠢的做法。從一定意義上説,未嘗不是在自掘“墳墓”。【詳細
行業必須在制度的框架下運作
    實際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牛奶標準提高,檢測手段升級,這樣不但不會損害奶農的利益,反會倒逼養殖戶去改善養殖條件、增加責任心的。於此形態下,才能形成市場優勝劣汰的良性機制。而且,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隨著商品資訊的充分快捷的傳遞,消費者用腳來投票的表現力只會越來越強。
    良性的商品經濟形態應該是,制度規範行業發展,行業必須在制度的框架下運作。而現在的情況竟然成了行業局限制度,甚至綁架制度。有科學嚴密的制度規範之下,就不可能有奶農的利益高過消費者的飲食健康這樣的怪鏡頭出現。在這種目光短視的思維導引下,還出現食品標準內外有別的怪事:一些知名洋品牌作出了愧對國人的不軌舉動後,我們該出檢的繼續“按兵不動”;該直面嚴重偏低的標準的,仍不快速拿出來周告國人,接受民眾考問,以期儘快調整。直到網友查出“低標準”後,仍言“符合國標”。這的確該引發社會全面深度反思了。【詳細
結束語

    40年代,美國政府提出學生奶計劃,50年代政府掀起三杯奶政策。60年代,日本政府發起“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政策,多年號召,國民平均身高增加11釐米。80年代,印度政府掀起“白色革命”,號召國民每餐加大牛奶的飲用量,很快在發展中國家的每人平均牛奶飲用量大幅上升。我國經過3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國力大大增強,應該也必須在不久的未來,讓國民吃上放心奶。

欄目條3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戴麗麗 | 電子郵件:daill@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