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會議臨近尾聲。在大限接近之際,資金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成為各方高度期盼能達成協定並挽救坎昆峰會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發展中國家如何更快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探討,都不可避免地轉向資金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坎昆會議召開之前就被寄予厚望,讓人們相信資金問題將成為此次大會的最大亮點。然而,進展遠非人們希望的那樣順利。
擔心:氣候變腐敗 援助變補償
    在發達國家眼裏,發展中國家大多政治不透明、腐敗嚴重,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資金,很可能會助長腐敗,或者被腐敗官僚侵吞、利用。這就是所謂的透明度問題、“可衡量、可報告、可核實”三可問題的真義所在。
    除此之外,發達國家骨子裏還有一個倫理的擔心,即給發展中國家的援助變成了“補償”。幫忙變成了贖罪,好人變成了壞人。對此,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在去年哥本哈根峰會上有過露骨表述。他説:“我們絕對承認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層的歷史角色,但要説內疚或罪責或補償,我是明確不同意的。”【詳細】
野心:出資變投資 資金變武器
    發達國家一直試圖利用資金問題大做文章,除了獲得倫理上的讚譽、感恩之外,還要獲得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實現政治、經濟、倫理的“三贏”。將援助轉變為經濟利益,借援助之名行掙錢之實,一直是發達國家舊的官方發展援助飽受非議的重要原因。而利用氣候資金贏取政治利益,也是發達國家一貫抱有的野心。照理説,倘若擔心腐敗問題,那麼只要發展中國家同意接受“三可”就夠了,為何還一定要中國等國家增加“透明度”呢?這些國家拿自己的錢,辦人類的事,為何還要受發達國家核查呢?這種將資金當作武器的野心十分昭彰。【詳細】
氣候援助資金五大難題待解
    問題1:資金應為新的增量援助資金。根據哥本哈根協議,附件一國家承諾的快速啟動資金須是新增資金,不可將原有國際援助改頭換面,變為氣候資金。
    問題2:確保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機制對氣候資金來源、分配使用的透明性的監督。在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機制內成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氣候基金的管理機構,確保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成員的代表性。
    問題3:發達國家強調援助資金以官方援助和私人投資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而發展中國家則擔心發達國傢俬人投資的逐利性會損害發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利益,因而強調援助資金應以官方援助的形式為主。
    問題4:氣候援助資金能否兌現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首先,從發達國家的援助歷史來看,還沒有較為成功的先例。其次,由於金融危機給發達國家經濟帶來的巨大衝擊,長期資金來源的不可預知性增加。
    問題5:一些發達國家以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不同為由,強調援助資金針對最不發達國家,拒絕向中國等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資金援助。【詳細】
爭取中國應得的氣候補償
    首先,要建立科學、高效的國際氣候援助與投資機構,主動爭取和利用國際多邊和雙邊氣候資金。
    其次,要明確氣候資金使用的重點領域,使之與國際社會的預期和標準相符。氣候基金資助的對象可主要分為適應、減緩和森林再造項目等。其中,發達國家更強調適應能力建設和造林等項目,這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中最需要資金的領域。
    第三,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應立足自我,走引進來,走出去的道路。中國目前的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在未來10年中還將拉近與美國的距離。如果不依靠自身力量,很難想像中國能夠靠哪個國家的援助來實現大規模減排活動。因此,中國的減排活動必須依賴自身的資本和科技投入,走清潔發展的新路。
    最後,要充分利用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排放權交易市場中作為排放權賣方的時間窗,以及中國在減排成本方面的優勢,擴大中國在國際排放權交易中的市場份額,為企業發展爭取資金支援,加快中國産業向低碳發展模式的轉型。【詳細】

    在氣候談判中,哪怕是最小的共識,都需要“資金”來黏合。哥本哈根會議結束後,各方終於達成了對於“快速啟動資金”的共識,然而如今一些發達國家又開始在資金問題上玩把戲了。“快速啟動資金”啟而不動,沒有實實在在的資金投入,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只能淪為空談。留給坎昆的時間已經不多,難道發展中國家最終得到的仍將是一紙難以兌現的“空頭支票”?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接家東 | 聯繫方式:010—88828225 | 電子郵件:jiejd@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