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可以説包括國企、民企等各類所有制企業,為中國經濟取得歷史性成就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貢獻。現在民營企業稅收佔半壁江山,佔城鎮新增就業的90%。一段時間以來,出現民企投資偏弱的現象,這和産權保護以及多方面的問題有關。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保護産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為基本導向,對産權糾紛案件要依法甄別糾正。
3月20日,李克強總理回答中外記者問題時提到,保護産權必須要尊重合同,弘揚契約精神,不能把合同當做廢紙。此外他還表示,就是要持續向社會發出信號,讓恒産者有恒心,讓投資者有信心,讓各類産權的所有者安心,給所有合法産權所有者都吃上長效的“定心丸”。
保護産權就是保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就是保護生産力。在産權保護方面,人民法院出臺加強産權司法保護17條意見,依法審理各類涉産權案件,從嚴懲治損害企業家、創業者合法權益和強買強賣、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糾正涉産權冤錯案件,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著力營造保護企業家幹事創業的法治環境。
讓財産更加安全,讓權利更有保障,從而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家的財産權、創新權益和企業經營權,這對提振民營企業家投資信心、穩定投資預期非常重要。這向社會釋放了保護産權的強烈信號,將有利於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責編:吳婧 後期製作:白玥 配音: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