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兩會代表委員:培養出一流人才 才算是一流大學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佈時間:2018-03-20 11:48:10 責任編輯:吳亮

“追求內涵式發展的高等教育沒有休止符。”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大學校長呂建説,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到了“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早在10年前,南京大學就開始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走向問題,實施了“三三制”培養模式改革。改革讓學生有三條途徑可以選擇:一是專業學術道路,學校有專門設計好的課程模組和導師指導體系;二是交叉複合型人才,因為南京大學學科門類多,學生可以跨界學習;三是創業就業型人才,南京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

呂建發現,改革是“牽一髮動全身”,倒逼學校課程體系改革,也逐漸改變教師重視科研、不重視教學的教學生態。“高等教育真是沒有捷徑可走,內涵式發展是一個緩慢變數。內涵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品質。”

呂建説,大學的內涵是豐富多彩的,包括精神內涵、辦學理念、治理體系、改革舉措、學科結構、大師治學、學生成長。

“雙一流大學建設一定要把人才培養放到突出位置,培養一流人才的才是一流大學。”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張政文説,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不一樣,各有各的規律,所以要實事求是,按人才培養的規律來培養。

“高品質發展”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詞彙,現實生活中,也越來越成為百姓評價教育的關鍵性影響因素。

堅持內涵式發展是實現高品質教育必由之路,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則是堅持內涵式發展的立教之本。近年來,高校人才流失狀況屢見報端,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高校的人才流失比較嚴重,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作為貴州大學本土培養出的院士,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副校長宋寶安拒絕了很多地方的高薪聘請,他一直認為自己是“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

他認為,培養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非常重要,要有文化認同、感情認同,要給他們舞臺,大多科學工作者還是深愛一直奮鬥的這片土地。

這幾年來,宋寶安所在的貴州大學高層人才機流出去很少,流進來的人才越來越多。

“貴州缺人才,人才少了,相對競爭就少了,只要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他就很容易迅速地成長起來。在相對的一個後發趕超的省份,有時劣勢也是優勢。”宋寶安説。

在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看來,“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各個高校人才競爭十分激烈,教師流動不可避免。“經濟學上我們常講順差,而人才流動我們喜歡講逆差,都希望優秀的老師能進來,自己的人才不被挖走。”為了留住精英、吸引人才,事業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一個都不能少,“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機制,促進人才規範合理流動。”

“這不是一道行政命令就能決定的。”張政文説,“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自然規律,資源都向優勢端聚集,這也是自然規律,學校要考慮怎麼去重新配置資源,怎麼形成一個良好的機制來穩定隊伍、合理流動。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副校長施大寧説,如果人才是封閉、不流動的,也不利於社會發展。人才流動是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是社會發展的一種活力所在。人才的合理流動要有序化,要合理化,要為發展所用。

他認為,應儘量減少對其他高校的影響,或者拉大地區之間發展差距。有些地區應該眼界高一點,從國際市場上引進人才。而那些經常被挖人才的單位,也應增加人才的文化認同感。這些也是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方面。

要聞更多>>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