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蔬菜書記”用大棚“種”出幸福村

文章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18-03-20 10:53:27 責任編輯:高南

央視網消息:山東省茌平縣耿店村距北京上千公里,是個只有700多人的小村莊,有20多年種菜歷史。過去村裏只有60個“小土棚”,“50後”“60後”是主力;年輕人更願意外出打工,“有段時間全村青壯勞力跑出去200多人”,出現在田野中的主力全是“老把式”。

但這兩年,“老黃歷”已翻了過去——全村178戶人家,600個鋼架大棚,勞動力幾乎全“粘”在大棚上,讓該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蔬菜種植專業村。如今的耿店村,村裏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8倍。聽到村民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謝耿遵珠。耿遵珠是山東省茌平縣耿店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全國人大代表。

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耿遵珠對總書記提到的鄉村振興備感振奮。

蔬菜大棚裏,耿遵珠查看圓椒長勢情況。(圖片來源於網路)

蔬菜大棚裏,耿遵珠查看圓椒長勢情況。(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何富起來的,“多虧了這些菜棚!”耿遵珠説,他們村通過“一條龍”的産業發展,吸引不少青年返鄉創業。村裏産前有育苗場,産中有合作社,産後有蔬菜批發市場,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賺錢,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紛紛回鄉創業成為“棚二代”。近幾年,合作社逐漸轉變思路,從種大路菜靠批發以量取勝,到把大路菜種優,蔬菜直供進超市,實現了從量到質的變化。

耿遵珠接手之初的耿店村,村裏破爛不堪、村路泥濘難走、宅基地亂搶亂佔、蓋房亂搭亂建、不孝敬老人等現象時有發生。對此,耿遵珠沒有絲毫退縮,毅然接起了帶領村民致富的重擔,並作出承諾: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耿遵珠在查看秸稈燃氣管道。(圖片來源於網路)

耿遵珠在查看秸稈燃氣管道。(圖片來源於網路)

他自費考察,確定發展棚菜生産的思路,他帶頭髮起,聯繫92戶社員集資32萬元,按“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成立了綠冠蔬菜合作社。2009年,合作社投資建設了育苗場,年育苗突破300多萬株,盈利65萬元,結束了從外地進苗的歷史,每株節省成本1毛錢,社員分紅52萬元。合作社還建設了蔬菜精包裝加工廠1處,100噸蔬菜低溫冷藏庫1座,購進了農藥殘留檢測、化驗設備、包裝生産線、運輸設備等,經營服務由此涵蓋了育苗、藥檢、運輸、包裝、冷藏等多個環節,而耿店村的蔬菜種植業也由此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産業經營模式。現在,合作社年收入達到3000萬元帶動周邊12個村成為了蔬菜生産專業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3000元到現在2萬多元。 

2012年,耿店村成立了資金互助會,累計為村民解決生産發展資金1100多萬元。到目前,耿店村的綠冠農業合作社擁有綠冠育苗廠、綠冠蔬菜批發市場、綠冠生態觀光園、綠冠蔬菜加工廠、綠冠資金互助會五個實體,年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

“兩年前,突然幾個年輕人,拿著外出打工攢下的幾十萬元找到耿遵珠,要入股村裏的合作社,參與種大棚。”耿遵珠説,他們年輕,有幹勁,有魄力,懂技術,也看到了農村的廣闊空間,於是,“回流”順理成章。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耿遵珠説,他們不用“老一套”種大棚,而是改建成現代化大棚,用最新科技手段種植,解放人力,全都機械化操作,通過網路銷售,高品質的果蔬一經投入市場便受到追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讓古老的鄉村“年輕”起來。

耿遵珠沒想到,耿店村的發展經驗會被總書記當作鄉村振興的樣本。“作為一名農村黨支部書記,我深刻感受到這些年農村的發展,鄉村的振興,農民的全面小康,靠的是黨和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耿遵珠説,“今年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第一年,我們作為基層的農村幹部代表,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直接參與者,我一定牢記總書記重要指示,帶領全村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