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代表委員熱議監察法草案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佈時間:2018-03-20 10:23:26 責任編輯:吳亮

代表委員熱議監察法草案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監察無死角 反腐不停步

這些天,監察法草案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成為代表委員們持續熱議的話題,“制度創新”“監察全覆蓋”“標本兼治”“刀刃向內”等成了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詞。代表委員們認為,制定監察法、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彰顯了黨中央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信心。

改革創新,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如今,脫貧攻堅進入了攻城拔寨、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黨中央將今年定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決定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脫貧攻堅領域發生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許多涉及村幹部,但過去一些不是黨員的村幹部不屬於行政監察範圍,查處起來有困難。”監察體制改革讓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譚建蘭代表感到振奮,“監察法草案將‘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等人員明確納入監察範圍,實現了監督全覆蓋、監察無死角,這更有利於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一年多的監察體制改革實踐證明,成立監察委員會能有效解決行政監察範圍過窄、反腐敗力量分散、紀法銜接不暢等問題,是重大的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寧夏石嘴山市市長李鬱華代表認為,監察法草案將黨對反腐敗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機制通過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是對一年多來改革、實踐成果的深入總結,必將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喝酒應酬少了,打點關係少了,精力更多放在生産經營主業上了。”作為民營企業家,湖北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傑代表對近年來黨中央正風反腐取得的顯著成效感受深刻。他認為,監察法草案擴大了監督對象的範圍,消除了監督盲點,體現了正風反腐不鬆勁不停步,這將更有利於打造公平公正、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

防微杜漸,將日常監督運用於監察工作中

除了嚴厲懲治腐敗,不少代表委員注意到,監察法草案中還規定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著眼于防微杜漸的監察工作方針。

海南省紀委書記、省監察委員會主任藍佛安代表説,監察法草案中明確規定,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寬嚴相濟。“近年來,海南通過持之以恒正風肅紀,黨員幹部漸漸習慣在監督下工作生活。”他表示,下一步,將把紀委監督與監察委監督有機貫通,把過去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融入監察工作中。

在邢臺學院文學院教授陳鳳珍代表看來,監察委員會與紀委合署辦公,既要負責日常監督,調查違紀違法行為,還應經常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法治道德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貴州六盤水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剛代表特別注意到,監察法草案中,監察委員會的監督包含了對履行職責不力、失職失責的領導人員進行問責。“新時代改革攻堅任務重,幹部更要有新擔當、新作為。然而,針對少數幹部不願為、不敢為、不能為的現象,草案中規定對這些情形也要進行問責,這為改革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礎。”

刀刃向內,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打鐵必須自身硬”,監察法草案專門規定要加強對監察機關和監察人員的監督。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湖北咸寧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代表反覆研讀監察法草案,對監察體制改革有了更深的認識:“草案規定監察機關設立內部專門的監督機構;明確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些都體現出對監察機構機關和監察人員監督的高標準、嚴要求。”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委副書記、市長普布頓珠代表指出,監察法草案對監督、調查、處置工作程式作出嚴格規定,明確列舉了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理的九種行為等,構建了人大監督、自我監督、相互制約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全面加強了對監察機關和監察人員的監督,充分體現了“打鐵必須自身硬”“刀刃向內”的勇氣決心。

“監察法草案對監察權的行使做出了嚴格的規定,比如,對留置措施規定了非常嚴格的程式和限制條件。在監察體制改革探索中,海南實行執紀監督與審查調查部門分設,這就強化了內部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藍佛安代表介紹,這些措施有利於保障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監察法草案以法律的形式總結、固化了監察體制改革實踐成果,實現了立法與改革相銜接,必將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鞏固壓倒性態勢、向奪取壓倒性勝利前進。(記者 江琳 謝雨 朱磊 李堅 史鵬飛 盧曉琳 程煥 馬晨 范昊天 閆旭)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