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綜述)華媒看兩會:金融領域深化改革 中國經濟鎖定高品質發展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電 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經濟迎來了由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的轉變,金融體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兩會期間,中國釋放出一系列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的信號,成為海外華文媒體關注的焦點。多家華媒評論,金融領域的改革將為整體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香港商報》19日刊文稱,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中國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攻堅戰之一,從運作15年的“一行三會”金融監管格局轉變為“一委一行兩會”,彰顯了中國政府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實實在在轉變的政績觀和經濟發展思路。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評論文章表示,組建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是2003年中國政府機構改革以來,金融監管領域最大的改革動作。
法國《歐洲時報》評論稱,此次金融機構改革有助於提高市場效率,將多個市場監管機構合併,減少對市場的微觀介入,可以釋放市場活力。
《聯合早報》還將此次金融改革放在國際背景下進行分析,發表了題為《中國金融監管邁向“雙峰模式”》的文章。文中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後國際上流行起來的“雙峰監管”,隨著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也走入了中國的金融監管領域。
文章認為,此次中國金融業界改革與英國採取的“雙峰監管”相似。通過對一些經濟學家的採訪,《聯合早報》分析,本次改革動作強化了央行的宏觀審慎監管職能。此輪金融監管機構改革也體現了“權力分離”的思路,這也是“雙峰監管”的一大優勢。
香港《大公報》文章也關注到,本次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方案強化了央行在監管規則制定中的主導地位,這一方面有利於減少政策制定的多頭管理,避免政策信號衝突;另一方面也明確了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回歸監管本身,真正落實“監管姓監”的要求,未來監管重心也將從機構監管更多轉向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
文章稱,此次金融機構改革將在補齊金融監管體制短板和理清監管機構職責邊界這兩個方面發揮作用,監管改革將重塑金融生態。
法國《歐洲時報》等多家華文媒體還聚焦本次金融監管機構改革的另一方向,是從行業監管轉向功能監管、從分業監管走向混業監管。評論指出,未來金融業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傳統界限將越來越模糊,金融監管機構也要不斷適應變化,監管格局必定會繼續變動和完善。
《香港商報》認為,機構改革朝著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向發展,其成效如何,有待實踐檢驗,但這40年所未見的改革力度,必將深刻改變利益格局。
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加大金融開放力度也備受海外華文媒體關注。
《聯合早報》早前報道稱,周小川指出,中國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不僅在於放寬外國金融機構的準入,也涉及中國金融機構往外走。
而對於央行新掌門人易綱強調的“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今後對外開放的重要手段,要積極穩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安排合理的開放順序”,美國《世界日報》認為,在易綱的帶領下,人民幣全球化、市場化將成為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重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