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代表委員勾勒中國太空探索新圖景 中國大火箭今年復飛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佈時間:2018-03-19 16:54:32 責任編輯:蘇向東

代表委員勾勒中國太空探索新圖景

今年是我國航太發射的大年,新年伊始就緊鑼密鼓進行了數次發射,而在當下舉行的全國兩會上,中國航太也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熱議的高頻詞語。

不管是中國空間站的建設、月球基地的規劃、火星探測的計劃,還是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重型火箭、商業航太衛星星座等研製進展,會場內外傳遞著一個個有關航太的最新動向,勾勒出中國面向未來的太空探索新圖景。

今年中國大火箭復飛 12年後重型火箭將首飛

備受關注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事件,在這次全國兩會上終於迎來了一個關鍵進展。

全國政協委員、航太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已查明長征五號故障原因,目前正在開展改進措施驗證工作,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復飛”,即實施長征五號遙三火箭飛行任務。

長征五號是我國目前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強、技術跨度最大的一型運載火箭。2017年7月2日,我國在文昌航太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全國政協委員、航太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表示,為充分利用長征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機會,該院于去年啟動了該任務搭載衛星的論證工作,決定研製實踐二十號衛星,對東五平臺八大項關鍵技術進行全面驗證,此舉有望推動並牽引以下一代大容量寬頻通信衛星為代表的型號立項工作。

此外,面向未來的中國重型火箭也有了最新進展。來自航太科技集團的消息顯示,目前該集團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計劃于2030年實現重型運載火箭首飛。

全國人大代表、航太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透露,用於重型火箭的三型液體發動機,目前正在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工作,今年有望完成500噸級發動機工程樣機的整機生産和裝配。

他還透露,我國正在持續開展以液氧烴類發動機為代表的火箭動力可重復使用技術研究,突破了産品不下臺連續多次熱試車、大範圍推力調節、多次起動、重復使用快速處理等多項關鍵技術。

今年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未來將建造月球基地

嫦娥四號任務是今年航太的一個重頭戲,此前官方已經公佈嫦娥四號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而來自航太科技集團的最新消息顯示,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將分為兩次發射。

趙小津説,由於月球的自轉、公轉週期相同,月球總是有一面背對著地球。這造成了一個結果,即地球無法直接與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進行通信。因此我國將在今年上半年,先發射一顆月球中繼星,在地月引力平衡點拉格朗日L2點進行中繼通信,該衛星可將嫦娥四號獲取的科學數據傳回地球,地球也可通過該衛星,對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進行有效測控。

至於嫦娥四號探測器,則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發射,最終登陸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這將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嫦娥四號原本是嫦娥三號的備份。不過趙小津表示,嫦娥四號的著陸方式、工作狀態和嫦娥三號有很大區別,後者是以弧形軌跡緩慢著陸,而嫦娥四號則受月球背面環境影響,只能採取近乎垂直的著陸方式,這也對其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至於月球探測工程三期即“繞”“落”“回”中的“回”這一步,其任務是實現無人採樣返回。這項任務包括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兩次任務。其中,嫦娥五號計劃明年實現月球軟著陸以及採樣返回,有望實現我國開展航太活動以來的4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這之後,我國還有望迎來月球探測工程四期,即建造月球基地。趙小津透露,我國正在對此進行規劃。他説,起初將通過智慧機器人來控制基地,進行載人登月後,基地將得到人的短期照料。

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2030年前後實施小行星探測

談及載人登月,就繞不開載人的交通工具——載人飛船。全國人大代表、航太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太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透露,目前我國正在研究新一代載人飛船。

他説,現有的神舟飛船,儘管是自主研發,但是很多技術、能力和國際先進水準相比,還有差距。此外,現有的神舟飛船是一次性使用,而根據未來航太發展需求,我們更迫切需要研發出既可以登月,又具備天地往返低成本的多用途飛船。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研究和應用。

張柏楠告訴記者,航太員往返空間站的運輸任務,還將由現有的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承擔。他説,去年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圓滿收官,就意味著,用於空間站工程的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的狀態已經確定,這兩型飛船具備執行空間站任務的能力。

2016年1月,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批准立項,預計在“十三五”規劃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趙小津告訴記者,火星探測器如能在2020年發射,將於2021年飛到火星,屆時,我國火星探測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來沒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

他説,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主要涉及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等研究。為了實現這些科學目標,火星探測器共有13種有效載荷,其中環繞器7種、火星車6種。

記者還從航太科技集團了解到,在月球、火星探測任務開展的同時,我國還將在2030年前後計劃實施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等探測,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推動深空探測工程實施。記者 邱晨輝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