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新聞

要聞直播兩會圖片中央領導下團組

獨家視頻現場直擊記者會部長通道

兩會
觀察

圖跡直通兩會中國正在説兩會天天評

圖解中國訪談代表委員説報告全解讀

獨家
策劃

習觀中國3分鐘中外觀HI中國人

世相幀像深讀碰詞兒兩會有數

當前位置:2018全國兩會>正文

務實建言共謀發展:全國政協委員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獻計獻策

文章來源:中國網 發佈時間:2018-03-16 12:53:04 責任編輯:戚易斌

中國網北京3月15日訊(記者 張平平)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五年來,“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迄今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今年3月3日,俞正聲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上向大會報告工作時,回顧了人民政協在開展對外友好交往和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其中包括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所作出的努力。中國網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政協委員,他們或為中國駐外使節,或為研究國際關係的專家學者。他們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接等方面的合作都有著非常深入的思考。會議期間,他們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建議。

推動合作 力促歐洲搭上“一帶一路”快車

2017年6月1日至2日,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布魯塞爾舉行。中國和歐盟就深化互利共贏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內涵達成一系列新的合作倡議。雙方同意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投資計劃的對接,並將通過亞投行、歐洲投資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機構促進相關合作。

歐洲各國對於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懷有濃厚興趣,一直密切關注這一倡議的提出、推進和落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就認為,中歐在“一帶一路”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歐洲不會錯過這趟快車。中歐合作發展至今,已經到了相互依存的境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則談到,不久前,中遠海運在澤布魯日港購買了一個集裝箱碼頭。中國已經成為比利時主要港口之一安特衛普港的主要客戶,中比之間貨運往來大幅上升。據曲星介紹,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推進,相關建設在歐洲也發展迅速。通過大慶至澤布魯日的中歐班列,大量國産沃爾沃轎車被運至比利時,再從比利時銷往歐洲各國。

此外,中國和拉美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合作也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和深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墨西哥大使邱小琪表示,拉美國家非常歡迎中國投資。“我們在很多拉美國家都有數量眾多的投資項目,對當地的經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受到拉美各國政府和人民的真心歡迎。”

用溝通消弭誤解 用時間證明初心

“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陽光倡議,合作中主張共商、共建、共用,具有鮮明的平等性、開放性和普惠性。

儘管如此,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短時間內了解並接受“一帶一路”的設想和主張。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前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楊燕怡分析認為,由於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不同以及對中國缺乏了解,有些人對來自中國的投資還存在疑慮。“他們長期受到西方的大國興衰理論的影響,認為贏者通吃,強者必霸,不了解中國的和合理念。

因此,歐盟內部一些官員學者對中國有根深蒂固的偏見。中國迅速的發展壯大令他們很不適應。” 但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對於“一帶一路”倡議,歐盟的態度從毫不了解、非常警覺,逐步轉變為增進了解,願意抓住機會和中國進行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展開闔作,歐盟越來越意識到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倡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也表示,歐盟對“一帶一路”倡議處於逐漸認識、參與的過程。從目前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度最高的是中國周邊國家、沿線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目標是經濟上互利合作共贏,但歐洲抱有不必要的戰略憂慮。歐洲有自己的發展規劃,比如歐洲容克投資計劃等,能否吸引歐洲各國的參與,關鍵在於如何實現規劃的對接。”

在歐洲各國逐漸認識、接受“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摩擦和矛盾。對此楊燕怡稱,“我們應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不動搖。我們發展的同時也支援歐洲的發展和歐洲一體化。所謂‘路遙知馬力’,我相信他們最終能理解我們。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

在黃平看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與時俱進,及時調整,中國採取了實行負面清單制度等措施,以求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而歐盟也應反觀自身,做出相應改變。他認為,歐盟在環境標準、勞工標準等方面門檻過高,不利於吸引其他國家投資。

“中歐經濟合作,包括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完全可以做得更多,甚至成為樣板。歐洲應進一步看清,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對外投資勢所必然,歐盟應當適應這一客觀變化。”

“歐洲幾億人口,有不同的黨派,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非常正常。確實有一部分人對‘一帶一路’倡議持審慎甚至懷疑的態度。但是我們不怕疑慮,因為可以通過溝通增進了解,”張明認為,任何合作都可能存在矛盾和摩擦,重要的是中歐雙方都有意願去管控。“對於那些堅持抱著拒絕態度的人,可以讓時間來説服他們。”

要聞

圖片新聞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

世相更多>>

幀像更多>>

中外觀更多>>

專題首頁 | 中國網首頁

會議
新聞

兩會
觀察

獨家
策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