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綜述)解析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立良法促善治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蔣濤 曾鼐)數量多、分量重、節奏快、效果好,這些詞彙成為代表們在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過去五年立法工作的普遍評價。
3月12日,全國人大河南省代表團舉行小組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答卷”令人印象深刻,立法工作是其中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制定法律25部,修改法律127件次,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46件次,作出法律解釋9件……至此,中國現行有傚法律總共達到了263部。“一個總體的判斷,就是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回顧過去五年立法工作,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説。
注重問題導向,回應民眾關切,民生立法的全面推進彰顯為民底色。過去五年,中國從全面修訂環保法、食品安全法到相繼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以立法工作保障民眾“舌尖上的安全”“順暢的呼吸”……
“過去五年的立法工作體現了歷史擔當和立法精氣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于志剛認為。
文化民生也是五年來中國立法機構工作的發力點。在文化立法方面,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電影産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等審議通過,文物保護法和檔案法得到修改,文化領域立法長期以來較為薄弱的局面得到改變。
“新制定的這些文化領域的法律,明確了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的原則,也建立健全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優化了服務功能。”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吳恒説,這對於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民眾精神食糧都具有重要意義。
不僅是民生,五年來各項重點領域立法穩步推進——
五年裏,推進憲法修改、設立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制定國歌法等,一系列保證憲法實施的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相繼出臺的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反恐怖主義法等,實現了國家安全法治建設諸多“零的突破”……
報告中列出五年立法詳細清單,立法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成深化改革各項任務的“保障”“先行”作用越發清晰。
“近年來,我國立法工作回應時代命題,引領國家發展,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意願。”長期關注人大立法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郭乃碩説。
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如何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順利實施,亦是過去五年人大立法工作的重點。許安標提到,立法機關堅持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銜接,通過修改相關法律做出授權決定,支援和推動相關領域的改革。
官方統計顯示,五年來依照法定程式做出的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有21件,涉及自由貿易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共15次打包修改法律95件次。“應該説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許安標説。
談及五年來的授權決定,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表示,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和在全國各地推開的決定,為改革有序進行提供了法律支援;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農村集體土地制度等一批重大改革中,21件改革授權決定保證了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有機對接。
立法數量在提升,立法品質也在提高。在於志剛看來,中國立法技術和立法能力也有了顯著提升和變化。同時實行了一系列統籌修改法律的形式,所有解決涉及某項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實驗性創新的法律支援問題。
這份報告對2018年立法工作提出建議,研究編制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統籌安排今後五年立法工作,其間包括加快民法典編纂工作,繼續做好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相關工作,保證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順利推進等目標。
可以預見,未來五年,立良法以促善治,仍將貫穿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的始終,以法治力量推動中國發展進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