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文/本網記者 吳迪 賈過之 圖/楊昌鼎)“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産業革命!”2月9日,貴州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貴陽召開。大會發出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開創新時代貴州‘三農’工作新局面”的強音。
在貴州農村正在興起的這場深刻的産業革命中,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産業發展方式、轉變作風這三場“革命”猶如三枚強力引擎,不斷把“三農”發展推向新高度。2018年全國兩會,“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産業革命”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話題。
轉變思想觀念:再見,玉米;你好,油茶!
作為農業大州,黔東南州曾面臨著“樣樣都有,樣樣不成規模”的尷尬局面,玉米滿山滿谷。而如今,油茶、藍莓等經濟作物連山成片,呼應著全省下大決心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的全局。2017年,貴州黔東南完成油茶基地建設提質改造面積13.63萬畝,種植面積達到91.27萬畝,産值6.22億元,惠及4.2萬農民。
“要實現鄉村振興,就要從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破題。”3月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貴州省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黔東南天柱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油茶專家袁昌選説,經過長期的産業結構調整,油茶産業漸漸成為具備黔東南“個性”的山地特色農業的重要“選項”,也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嘗到了甜頭。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袁昌選心裏想的是能讓更多的鄉親種上畝産值高達4000元的油茶,“希望財政能夠加大對貴州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的支援力度,讓更多百姓種得起油茶。”而他自己也將擔當推進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的“戰鬥員”和“服務員”,促成黔東南更多百姓轉變思想觀念,説出“再見,玉米;你好,油茶!”
轉變思想觀念,也要求鄉村之外的生産要素轉變思想觀念,更加積極有序地進入鄉村。“資源匱乏、邊遠落後村的集體經濟發展面臨改革缺主體、農村發展缺資金、平臺缺實體的困難,這也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全面發展,”全國政協委員、盤州市淤泥鄉岩博聯村黨委書記余留芬在全國兩會上一語指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痛點”,她建議,由省市對省市範圍內的發展效益好且有潛力企業進行篩選推薦,並公佈可以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入股的企業提供鄉村選擇,鄉村選擇企業洽談達成一致意見可以簽訂合法協議將各級財政扶持的資金入股到企業,確保每年村集體有增收,同時,金融機構要對發展集體經濟的項目貸款給予融資支援。
轉變思想觀念,也意味著要破除制約發展的制度藩籬。“考察現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絕大部分是過去‘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體制下‘生産大隊’的延續,屬於社區性合作經濟組織,法律地位模糊、村企不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乏力,”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左定超説,改變這種村企一體、政經不分狀況需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制度,完善規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産權制度。左定超建議,要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性質、地位、財産範圍、登記設立、股份劃分、配置、轉讓、受益分配、經營模式、決策程式、管理制度等。同時,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註冊登記部門、登記程式、成員爭議處理程式和處理部門,從而保障農民集體經濟成員權利。
轉變産業發展方式:破解人地矛盾靠科技
“貴州每人平均耕地少,耕地分佈不集中,農業的現代化、規模化難度很大,這是制約我們農民收入的硬體瓶頸。”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農科院博士孟平紅認為,貴州農業發展要“逆襲”,機會來自科技。
貴州最低海拔僅147.5米,最高海拔2900.6米,在孟平紅看來,這為貴州山地特色農業的發展賦予了無窮的可能性,“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海拔、不同的氣候條件開展蔬菜種植科學研究,這是最符合貴州地理生態條件的選擇。”
蔬菜是貴州省委省政府在農業産業扶貧中主導的第一産業,在實施的《貴州省發展蔬菜産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中,省政府將“321”高效種植模式作為蔬菜産業扶貧的科技支撐,配套項目資金,在全省選擇16個縣市實施。
據了解,“321”高效種植模式是省農科院在全省高、中、低海拔進行多年試驗示範的一項科研成果,採用間作、套作、復種等多種模式,配套高産栽培技術,以達到畝産3萬、2萬、1萬的産值。該項目在實施中,注重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材料的整合,打造標準化、規模化、規範化的高效種植示範基地。
在聆聽了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後,孟平紅對今後工作的方向更加明晰,“要把科研與貴州脫貧攻堅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轉變作風:黔貨出山“路漫漫其修遠兮”
今年剛滿30歲的華茜,自8年前從河南中州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畢業後,便開始從事電商創業,2015年4月,華茜加入農村淘寶成為萬山鎮農村淘寶服務站負責人,為當地居民提供免費代買服務,從2015年7月開始,她的每月銷量就常年在銅仁地區前列“霸榜”,成為明星合夥人,在貴州省2018年兩會上,她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電商能夠讓農民更全面地認識外面的世界,從外界的角度認識自己的優勢、劣勢,更好地謀劃發展路徑。”從事農村電商這些年,她對做好農村電商的作用、制約農村電商瓶頸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做電商,不能趕一陣風,要踏踏實實地做,把農村電商打造成串聯起上下游産業的節點。”華茜認為,貴州要完成農村電商基礎設施的質的提升,還需要5-10年,“要做到標準化生産,打通上行渠道、做好供需對接,形成‘黔貨’品牌,我們需要更多專業的電商人才紮根基層、沉下性子、久久為功,讓電商為貴州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