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行,健康防護不可少
隨著暑期的到來,出遊高峰期即將來臨。不少家長和學生們早早就制定了出遊計劃,準備享受假期。但無論旅行方式如何,健康問題都不容忽視。
防暑降溫,遠離中暑
認識中暑症狀:先兆中暑表現為眩暈、神志恍惚、肌肉抽筋伴疼痛;輕症中暑伴有強烈頭痛、噁心、嘔吐、面色潮紅、大量出汗及乏力,甚至輕度意識障礙;重症中暑可能出現意識喪失、抽搐、手腳運動障礙及體溫飆升超40℃,需立即就醫。
預防措施:隨身攜帶防曬用品,穿著透氣衣物,避免長時間暴曬。定時補充水分,少量多次飲用,避免狂飲。選擇陰涼處休息,利用遮陽傘、帽子等防曬工具。
應對發燒,科學處理
低燒處理:若體溫不超過38℃時,可先休息,補充水分,觀察病情變化。高燒應對:精神狀態差或出現明顯不適時,應及時使用退燒藥,穿著寬鬆衣物,保持室內通風和適宜溫度(約28℃)。
戶外扭傷,從容應對
外出遊玩有時還會遇到登山扭傷或走路不小心扭傷,這時候最好停止走動。在扭傷後48小時內,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冰敷。平臥休息時可在受傷的腳下墊一個枕頭,讓腳踝高於心臟平面,緩解充血和腫脹。但若出現完全不能動、冰敷後疼痛無好轉、受傷部位變紫青色、麻木沒有知覺或有刺痛感等,要及時就醫。
警惕腹瀉,安全飲食
腹瀉也是旅途中容易遇到的問題。如果糞便稀甚至呈水狀,且每天排便次數超3次,就是腹瀉了,腹瀉還可能伴有噁心、嘔吐、腹痛、發熱、脫水、大便帶血等症狀。遇到該狀況需要注意補水,多喝水或菜湯,或者口服補液鹽,但不要盲目止瀉,因為大部分急性腹瀉在不治療的情況下也可自行緩解,如盲目止瀉可能導致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在腸道內積聚,甚至被吸收。如腹瀉持續2天以上沒有緩解,且出現嚴重的脫水症狀,並伴有嚴重腹痛或者直腸疼痛,出現大便帶血或者黑便且體溫超過39℃,應儘快就醫。
飲食衛生,時刻注意
外出旅遊吃到不潔的食物,很容易導致食物中毒,要格外注意。如出現食物中毒,對中毒不久而無明顯嘔吐者,可先用手指或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催吐,還可以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反覆自行催吐,之後可適量飲用牛奶保護胃黏膜。如果在嘔吐物中發現血性液體則可能出現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應暫時停止催吐。但如果患者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時間較長(超過兩小時),且精神較好,可採用服用瀉藥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體外。在外旅行用餐時一定要保證食物燒熟煮透,尤其是肉、蛋、海鮮等,購買的食物最好能當天吃完。
感冒流感,不容忽視
若在旅途中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如鼻塞、流涕、打噴嚏、嗓子疼等,應及時用藥,中醫藥在治療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方面具有整體調節、多靶點治療等獨特優勢,如連花清瘟對感冒、流感都有確切療效,其組方中既有連翹、金銀花、石膏、薄荷腦等清熱藥物,同時又配伍了麻黃、苦杏仁、廣藿香等辛溫藥物,在發揮"清瘟解毒,宣肺泄熱"藥物功效的同時避免寒涼傷身、溫熱上火,具有“清而不過涼,溫而不助火”的特點。此外,方中還加入了大黃以通腑泄肺,使體內毒邪儘快隨大便排出。紅景天以扶補正氣、調節免疫,做到“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
當然,除了藥物預防,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增強自身免疫力,同樣是對抗感冒和流感的有效手段。
讓我們在享受旅途美景的同時,不忘健康防護,確保旅途愉快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