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九法建構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思維範式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5-12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論治病

“法人”“法時”“法地”是《內經》確立“三因制宜”治療原則的基本思維方法,既是《素問·四時刺逆從論》立論的依據,也是“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處方用藥原則,以及這一根據不同時令選擇不同治病藥物的“司歲備物”思維背景。故有“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素問·診要經終論》)“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以因天時而調氣血也”(《素問·八正神明論》)等論述。

《素問·臟氣法時論》《素問·四時刺逆從論》《素問·至真要大論》等,都是應用“因時制宜”治療原則的典型範例。《素問·異法方宜論》和“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素問·五常政大論》),則強調的是“因地制宜”。大凡《內經》涉及年齡長幼、性別男女、體質強弱之別的治病原文,皆是其對“因人制宜”原則的具體論述。

論養生

《內經》十分重視“法時”養生,強調人體氣血隨著時序的遷延而有著不同的狀態,認知和掌握這一規律進行養生則是最理想的養生方法。故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之論,此據一年之時養生。

同時,也有“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素問·生氣通天論》)的觀點,此指如何根據一日不同時辰人體陽氣的運作狀態進行養生。

可見,以“法時”論養生是《內經》構建養生理論的重要思維方式。

論運氣

《內經》全面運用“九法”思維構建五運六氣理論,以“法時”最為突出。其中涉及的60年、30年、12年、10年、六年、五年、一年(365又1/4日)、五運一步(73.05日)、六氣一步(60.875日)都是以時間對“事件”的計量。

“法時”論生命科學的內容在《內經》中俯拾皆是,這既是將“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素問·六節藏象論》《靈樞·九針十二原》)作為醫生生涯的入職門檻理由,也是“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者,百病不治”(《靈樞·衛氣行》)的道理所在,更是本文簡要論及這一命題的出發點。

總而言之,思維範式是指立足於一種世界觀、認知體系、信念等而形成的穩定而反覆使用的具有範例特點的思維規範、模型或模式。《內經》以“九法”作為建構生命科學知識體系的思維範式,以此為據建構了特有的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模本並延續至今,故當今學者在研習和應用其構建的醫學理論時,務必要遵循這一范式,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內經》,並有效地運用於臨床實踐。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