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九法建構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思維範式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5-12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音律”與曆法一樣源於自然,同為天地自然的産物。《大戴禮記·曾子天圓》之“聖人謹守日月之數,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時之順逆,謂之歷;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濁,謂之律也”,明確指出了曆法、音律是為天文衍生的,這也是《周髀算經·陳子模型》所説的“冬至夏至,觀律之數,聽鐘之音”之論。故在《禮記》《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漢書》中,多將“歷”“律”相提並論。故“五曰法音”“六曰法律”。

日、月、星是中華元文化的三大坐標,也是中醫文化的三大坐標。此處的“星”是包括北斗七星在內的木、火、土、金、水五星,以及二十八宿,《內經》之“北斗曆法”內容(《靈樞·九宮八風》),即是對《鹖冠子·環流》和《淮南子·天文訓》曆法知識的傳載。

北斗為七星,故“七曰法星”,這也是後人崇尚“七”數的天文學背景。

“法風”之“風”,泛指全年各個季節的不同天氣現象,而“四立”“二分二至”是觀察全年氣候變化的八個重要標誌,也就成為《內經》論病因(《靈樞·九宮八風》)、論發病(“天有八風”《素問·金匱真言論》;“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素問·八正神明論》等)、論養生(“從八風之理”《素問·上古天真論》)、論八卦(《靈樞·九宮八風》)的重要依據。

“風”有“八”方、八節之風,故曰“八曰法風”。

“法野”之“野”,即天地空間。天之“九野”稱“九宮”,地之“九野”又稱“九州”。“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為九藏以應之也”(《素問·六節藏象論》),此即《內經》在“法野”思維之下建構生命科學知識體系的範例。

“九法”是確立整體觀念的思維基礎

人類源於天地自然的認知前提是“天人合一”整體觀念發生的思維基礎。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因慮而處物謂之智”(《靈樞·本神》),原文明確地表達了人類是天地間萬類物種在演化進程某一階段出現的必然産物。

這一過程為:天地→德(道也,規律、法則之謂也)氣→萬類物種(“我”)→生物體(“生”)→人類(第二個“生”)。並明確指出人類不同於其他物種的顯著特徵是人能思維(志→意→思→慮→智)、有思想,有情感(下文之傷人致病的怒、喜、悲、憂、恐)等機能,所以才有了“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並得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以及“人者,天地之鎮”(《靈樞·玉版》)的結論,從生命科學的角度論述了“天人合一”之“同源”“同構”“同道”內涵,並形成了整體觀念這一中醫藥學最基本的學術特徵。

《內經》就是在這一立場之下形成其學術特徵,並構建其知識體系的。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