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九法建構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思維範式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5-12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九法”是論證陰陽五行由來的基本立足點

陰陽五行是《內經》構建生命科學知識體系的主要哲學基礎和思維範式,而陰陽五行理論的形成則是古人“法則天地”(《素問·上古天真論》)所得的結論。正如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張鈺哲先生對有人研究十月太陽曆之結論評價的那樣,“由此開闢了天文學史中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即可以十月太陽曆為基礎,研究陰陽五行……八卦的起源問題”“一旦將它們與十月曆聯繫起來,則一切難以解釋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可以得到圓滿的解釋”。

太陽曆法與陰陽理論

有日則為“陽”,無日是為“陰”。中國古代的哲人在太陽背景下抽象出了“陰陽”概念,通過對太陽週年視運動的觀察,逐漸形成了陰陽消長轉化等相關理論。無論曆法規定的歲、季、月、日,還是每日的不同時辰,都是乙太陽活動為背景的。十月太陽曆和十二月太陽曆的每年節令的冬至日交司時刻是一致的。

據彝族經典《土魯竇吉》記載,十月曆以立桿觀測日影的長短變化為依據確定,將一個太陽回歸年分為陰陽兩部分,當日影從最長的冬至日到日影變為最短的夏至日時,為前半年屬陽(5個月)主熱;當日影從最短的夏至日到日影變為最長的冬至日時,為後半年屬陰(5個月)主寒。冬至夏至是一年中的陰陽兩極,一年一寒暑,植物一年一榮枯。

劉明武説,“這裡的陰陽可以實證,可以重復,可以測量,可以定量” ,也能夠合理地解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太陽在南北回歸線的一個往返,決定著陰陽二氣的升降消長,是天地間萬物生發、存在、衍生消亡所仰賴的“天地之道”。陰陽升降消長,表現為寒暑交替,也決定著萬物的變化,故謂其為“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植物一年的生死榮枯,也由此而發生,故曰“生殺之本始”。人類是天地萬物演化過程中諸多物種之一,無論其生理還是病理,同樣也要受到天地陰陽消長的影響,因而必然是醫生預防疾病、治療疾病所要遵循的根“本”。“神明”,即陰陽之道。《黃帝四經·明理》:“道者,神明之原也。”《鹖冠子·泰錄》:“夫神明者,大道是也。”

可見,有了天文曆法的知識背景,才能更為準確地理解下列原文“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的精神實質。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