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九法建構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思維範式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5-12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論體質

音律源於自然,人類之所以有不同類型的體質,也是自然法則在人的形體結構、機能狀態和心理活動方面特有性質的體現。所以,《內經》用“角、徵、宮、商、羽”五音及其太少對“陰陽二十五人”的不同體質類型予以論證和命名(《靈樞·五音五味》《靈樞·陰陽二十五人》)。

論發病

此處試以“法時”“法風”為例,以窺《內經》發病理論的構建模式。

“春夏秋冬,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此以為常也”(《素問·經脈別論》)“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素問·咳論》)等原文,強調疾病的發生與時令季節的關係:不同時令季節有不同的氣象特徵,就會形成不同性質的致病因素,必然會有不同性質的疾病流行普,此即“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藏,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素問·金匱真言論》)之“法時”論發病觀點發生的緣由。

同時,《內經》還在“法風”思維背景下提出了“三虛”(“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靈樞·歲露論》)發病觀,如“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兩實相逢,眾人肉堅。其中于虛邪也,因于天時,與其身形,參以虛實,大病乃成”(《靈樞·百病始生》)之論即是其應用之例。其中“兩虛”之一與“不得虛”“蓋無虛”的“虛”,均為“三虛”之“虛”,於此可見一斑。

論病證

“時”是所有物質的運動秩序和過程,而疾病是人體感染病邪後機能失常的狀態及其過程,無論是內傷疾病還是外感疾病,都是如此。

《內經》論述的所有疾病,無一不是以“法時”思維論證之。如熱病、痛證、咳證、痹證、痿證等,隨著病證遷延時日的差異而有不同臨床表現,強調了疾病的動態變化過程,並據此提出了“同病異治”(《素問·病能論》)的治療原則,這也是“法四時五行而治”(《素問·臟氣法時論》)理念的具體體現。

論脈診

脈象最能反映人體機能受四時氣候活動的影響,脈象變化也會因人而異,以“法時”“法人”立場論脈診就成為《內經》構建脈診理論的必然思維方法。故有“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血氣未亂,故可診有過之脈”“脈其四時動奈何……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素問·脈要精微論》)“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時及不間臟,曰難已”“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臟形,春夏而脈沉細,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素問﹒平人氣象論》)“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名曰逆四時”(《素問·玉機真臟論》)等論述。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