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花垣縣:以“三線一單”引領礦業綠色轉型開創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在湖南省西部的深山中,有一個曾經因錳礦和鉛鋅礦聞名的地方——花垣縣。這裡曾是“東方錳都”,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但幾十年的無序開發也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如今,通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花垣縣不僅實現了礦區環境的顯著改善,更走出了一條礦業綠色轉型與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徑。
加快生態轉身,從“黑色經濟”到“綠色崛起”
20世紀70年代以來,花垣縣憑藉豐富的錳、鉛鋅等礦産資源迅速崛起,成為全國重要的礦業基地之一。然而,過度開採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面對嚴峻挑戰,花垣縣採取果斷措施,以“三線一單”為核心,推動礦業産業綠色轉型。
“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制度安排。花垣縣將全縣12個鄉鎮劃分為3個優先保護單元和3個重點管控單元,明確了每個區域的生態保護要求和發展方向。通過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先後淘汰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企業,關閉了電解錳企業9家、31個錳礦採礦權整合為4個、4家錳礦開採企業整合為1家、6家電解錳企業整合為1家、關閉全部錳粉廠、取締“小散亂污”鉛鋅浮選企業162家,94座尾礦庫,封堵了1195處礦硐,清理了1598畝廢棄工棚。整合後錳礦開採總量控制目標為90萬噸/年,鉛鋅開採總量控制目標為900萬噸/年,錳、鋅冶煉産能控制在15萬噸/年金屬量以內。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地質災害治理等項目18個,完成礦山覆土復綠13000余畝;完成礦區公路綠化15.7公里,完成保留企業電解錳冶煉企業實現清潔化生産,保留的錳礦山污水處理廠完成提質改造,礦區生態實現涅槃新生。
圖為礦山生態修復覆綠
科技創新驅動,實現資源迴圈利用
為破解礦渣處理難題,花垣縣積極引進先進技術,與中南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高校合作,成功攻克了錳渣再利用的技術瓶頸。華垣環能公司建成了年處理240萬噸鉛鋅渣生産線,年産200萬噸幹砂生産線,以及國內首條移動泡沫保溫制磚生産線,這些項目不僅解決了礦渣堆積問題,還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廣鐵集團貨運部門開通的礦渣資源化利用産品運輸專列,更是為花垣縣的迴圈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花垣縣還在廢舊礦坪和尾礦庫上大力發展光伏發電和蠶桑産業。2022年,全縣種桑面積達3.4萬畝,其中涉礦鄉鎮種桑面積1.8萬畝,實現了1.69億元的收益。光伏電站的建設不僅提供了清潔能源,還為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來源,真正做到了“變廢為寶”。
圖為湖南華垣環能科技有限公司鉛鋅渣綜合利用
産業園區升級,打造綠色經濟高地
花垣産業園區以“三線一單”為指導,嚴格執行環境準入制度,對法律法規嚴禁的或者不符合産業規劃、産業佈局的項目禁止項目入園。園區內,西區正在加快培育和壯大錳鋅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資訊、迴圈經濟、現代服務業集群,形成了以東方礦業、中釩聯(北京)、湖南兆科動力新能源、湖南奧邦新能源、兆盈新材料、宣騰電子、恒芯科技等為代表的企業群。2023年,園區招商引資總額達15.8億元,同比增長52.21%。
園區積極探索“資源—産品—廢物—綜合利用”的迴圈發展模式,多個重點項目相繼落地。華垣環能公司的年處理240萬噸鉛鋅渣生産線、年産20萬立方米鉛鋅尾礦蒸汽加壓混凝土砌塊全自動生産線等項目的實施,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也促進了園區經濟的綠色發展。湖南十八洞集團與吾道公司合作的年處理30萬噸錳渣綜合利用項目即將開工,新萬潤綠色低碳奈米微晶材料製造暨錳渣無害化資源化利用示範産業園項目落戶花垣。為錳産業的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強勁動力。2023年,園區技工貿總收入達到30.33億元,生産總值9.28億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0.6億元。
圖為被世界電池博覽會評為“十佳電芯製造企業”湖南兆科動力新能源有限公司“院企新能源産業合作基地”揭牌
生態環境與鄉村振興雙贏
通過“三線一單”的有力實施,花垣縣區域環境品質得到顯著改善。2021年,國省控斷面水質排名全省第4位,改善指數居首位;2022年,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及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獲得了省真抓實幹督查激勵表彰。2023年4月,花垣縣礦業生態修復案例入選湖南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範例。
圖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十八洞村
與此同時,花垣縣還通過在原尾礦庫和廢棄礦坪等上種桑樹,發展養殖蠶,發展蠶桑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讓關閉礦山既有了“生態顏值”,又實現了“經濟價值”。十八洞村因此榮獲國家生態環境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真正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鄉村振興的雙贏。
(供稿:湘西州生態環境局花垣分局 廖艷暉、石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