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 “黃河故事”,盡展水墨丹霞地質之美
題記:蘭州境內分佈著面積達600余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是目前國內距離省會城市最近的丹霞地貌群,有著“黃河之濱,神韻丹霞”的美譽。規劃開發建設的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面積408平方公里,景區橫跨蘭州市的永登縣、西固區、皋蘭縣,核心區位於永登縣的苦水鎮、樹屏鎮。以遵循“地質遺跡保護、旅遊開發和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原則,按照“三心二帶五區”發展思路佈局,把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建設成為國家地質遺跡保護示範基地和蘭州市旅遊産業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一期建設項目25.03平方公里,已全部完成,對外開放。有三條河經丹霞地貌區注入黃河,為了做好丹霞地質遺跡保護與水土治理,展現丹霞地質之美,我們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如下報告。
滔滔黃河,萬古奔流;雄渾丹霞,億年造化。
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韆鞦大計!甘肅是黨中央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的“首倡之地”,做好“黃河之治”責任重大,講好“黃河故事”使命光榮。
蘭州市境內有八條河注入黃河,而水墨丹霞地貌區就有莊浪河、鹹水河、呢麻沙溝(小鹹水河)三條河流注入黃河,是蘭州境內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獨特的丹霞地貌又賦予奇特的地質美學。因此,講好黃河故事,做實水土保護是黃河之治的關鍵地帶,也是發展地質旅遊觀賞的重要景觀,要做好治理與開發的兩篇文章。做為蘭州西北、三條河流域、水墨丹霞景區所處的永登縣也在牢牢扛起黃河上游生態保護的主體責任,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縣。
一、黃河治理的時代擔當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産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為此,甘肅省出臺了《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方略,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省會蘭州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充分彰顯省會擔當、展示省會作為,堅定不移推進全域生態修復,堅持把保護治理作為首要任務,切實築牢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努力實現生産、生活、生態協調發展、良性迴圈。蘭州,在守護大河安瀾上正在以義不容辭的責任,譜寫挺立潮頭、掌握主動、續寫輝煌的黃河故事。
二、水墨丹霞景區的水土流失
水墨丹霞,它是大自然饋贈給蘭州的珍貴禮物,是天然的地質標本,是乾旱半乾旱地區不可多得的獨特地質奇觀,極具美學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價值。其實,蘭州水墨丹霞就是氣候變化、水土嚴重流失、生態惡化的典型地貌。
它是極為乾旱區域地表黃土層嚴重剝落、地下岩層裸露風化形成的紅山灣彩色丘陵地貌和巨大山峰斷裂、崩塌形成的丹霞斷層、崖壁、孤峰。在面向陽的山體表面幾乎沒有任何腐質土壤和植被,顯得險峻、陡峭、蒼涼,雖然色彩絢麗多姿,但地質結構極不穩定。遇到雨水土壤就變得鬆軟,隨水下沉,形成滑坡、泥石流。崖壁極易發生滾石、崩塌、下滑等現象。各溝谷落差較大,遇到雨水下瀉快,易造成山洪,衝擊形成溝壑,對山角侵蝕造成山體滑坡、裂縫、沉降等地質災害。鹹水河谷的流水經年累月對河谷形成落差較大的衝擊溝壑。由於鹹水河流經達98公里,景區屬下游,流經25公里,因上游流域面積大,山洪多發,對河谷的衝擊影響大。
水墨丹霞山體的背面多較為緩坡,植被較好,多為荒漠化植物,耐乾旱。但植被脆弱,種類較少,人類活動極易造成破壞,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並伴生大面積水土流失和生態惡化。
因此,對水墨丹霞地貌、地質遺跡的開發利用,“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在旅遊景區建設和地質公園保護中統籌並重,以“生態文明、千年大計”的高度進行科學定位,長遠謀劃,切不可盲目蠻幹,隨心所欲,不可操之過急、急功近利。水墨丹霞地質遺跡保護的好壞,決定著旅遊開發的好壞,保護不當,受到人為破壞,旅遊環境和審美景觀就會大打折扣,“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地質遺跡的保護,與景區開發,可以説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在水墨丹霞地貌區實施水土保護、生態治理與修復,讓清水入河、泥沙穩固現得非常重要。
三、水墨丹霞地貌的美學特徵
水墨丹霞的驚世發現,喚醒了人們對地質文化的新美學認知。水墨丹霞是藝術源泉,視覺盛宴,開啟了地質欣賞的美學新境界,地質新美學成為丹霞旅遊的全新體驗。
地質美。水墨丹霞奇特景觀,是地質歷史的天然記錄本,是西北乾旱區不可多得的原生態、高品位的風景造型地貌。山谷剝落出層層輪廓,仿佛是地球的記錄本、時刻表,把那蒼古歲月一一呈現,詮釋著地球的巨變歷程。
意境美。中國文人山水畫將氣韻、意境、筆墨與自己內心的隱逸完美結合,逸氣、不求形似,勾勒出簡單、天真的妙境。這裡的丹霞谷,有的如鴻篇巨制的山水畫,有的是雋永氣息的小品之作。遠眺、近觀、橫望、俯視,春陽、夏雨、秋霜、冬雪,充滿詩意美、意境美。有的顯現著空靈、雋永、含蓄、蘊藏,有的透露著迷遠飄渺、奇妙幻境,有的彰顯著雄渾幽深、氣勢如宏。整個丹霞盆地、幽谷如一曲詩情畫意的和諧樂章,展露著國人對山水畫“虛、淡、靜、雅”的審美享受。
詩意美。水墨丹霞地貌“丹山碧水”,與儒家的積極進取、道家的虛幻出世、禪宗的空靈機智融入到了自然山水中,流淌在文人的筆端。丹霞即將催生豐美的山水詩,而山水詩也將給水墨丹霞地貌景觀增添了不朽的文學魅力和人文情懷。
科譜美。水墨丹霞地形沉積著地殼的地老天荒。丹霞全景,展示著特色地質的變化歷程。發育于白堊紀至第三紀時期的水墨丹霞是極為罕見的地質奇觀,在全國獨領風騷,是開展地學研究、科譜教育、研學旅遊的佳地。
靈動美。莊浪河碧水清流縈繞著層層山巒、穿索于花海田園,譜寫著一首麗婉動人的詩章,鹹水河悠悠蜿蜒環繞著丹霞彩丘,鳴奏著七彩的童謠。三十多座水庫與水墨丹霞相融一體,形成水韻霞彩、山光倒映的秀美景觀,雄渾山谷一鑒開,天光霞彩共徘徊。
色彩美。水墨丹霞崖壁層層疊疊,綿延起伏,與彩色丘陵地貌相伴而生,九色丹青,百里雲霞,神韻天成,瑰麗多姿,造型奇特,色彩艷麗,億年造化,萬古滄桑,是地質奇觀、瑰麗畫卷。“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色彩之美令人驚艷。人間丹霞華彩衣,千古神韻世所稀。
雄壯美。水墨丹霞分佈面積達600平方公里,連綿瑰麗,氣勢磅薄,是目前國內距離城市最近的丹霞地貌群。丹霞地貌類型獨特,丹霞崖壁壯觀雄渾,紅山灣地貌色彩斑斕,猶如跌落人間的彩虹。既可以從周圍山上俯瞰全貌,又可深入彩色山嵐,欣賞微型石林之妙。觀賞方式多樣,體驗價值高。
融合美。景內微型地貌形式多樣,荒漠植被種類豐富;豬馱山、通海山、鳳凰山等宗教文化底蘊深厚,苦水鎮、杏花村等傳統民俗文化燦爛繁榮。這種自然與人文歷史的融合,在國內外乾旱區地質公園中,是很少見得,極具美學和觀賞價值。
四、水墨丹霞地貌的保護理念
深刻領會和理解生態文明在丹霞景區開發中的長遠意義。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就要擺正人與自然的關係,摒棄靠犧牲生態環境來實現發展的極端和狹隘思想”。嚴格按照《水墨丹霞景區總體規劃》劃定的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紅線,走生態越美好、發展越興旺之路,充分展現丹霞的自然畫卷、原始風貌。
水墨丹霞地質遺跡的唯一性和脆弱性,決定必須嚴格保護。地質遺跡是地球在其漫長演化過程中形成且不可再生的寶貴遺産,同時也是人類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地質環境資源。合理規劃佈局,適度開發建設,以其獨特的地質遺跡資源造福人類,充分利用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成為為人們提供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康體療養、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研學旅遊、文化娛樂的場所。
五、水墨丹霞生態的保護對策
突出生態功能性。景區的道路、遊步道、觀景平臺、服務設施等充分考慮地質地貌的完整性、原生態性、安全性,儘量規避建設項目,充分展現丹霞原生態的優質特點。積極改良土壤,修復磚廠等對景區山體、土地破壞現狀,做好防治水土流失,抵禦地質災害,綠化環境,把生態科技引入景區,選擇適宜的特色植物做為丹霞綠化美化載體。
做實水土保護文章。在景區通過圍壩蓄水,防治水土流失,美化景區,綠化環境,以沙棘、紅柳、茅茨、蘆葦、刺槐、玫瑰等當地適宜鹼性土壤生長的植物,美化溝谷、邊坡等。
實施河道治理。呢麻沙溝治理及杏花村沙溝治理工程已全面竣工,取得了實效,也為丹霞地貌區水土治理樹立了樣板。在鹹水河谷按照呢麻沙溝清理的方式,建設防洪壩體、梯級攔洪壩、護坡,減少水土流失及地質災害。並充分利用充沛的水資源形成湖泊、池塘、瀑布、小橋流水等景觀水體,開展水上噴泉、水上娛樂、冰上運動等,與丹霞的蒼涼、雄壯相輝映,形成丹山碧水、彩霞雲影、光水色、靈動多姿、妙趣橫生的佳景。
鹽鹼荒地治理。利用鹹水河的鹹水和廣闊的鹽鹼地、荒地和磚廠破壞的土地,進行耕地平整、生態修復,引種海水稻,建成田園水鄉,改良土地,美化環境,改善生態,發展農業,為西北地區鹽鹼地治理與開發做好示範帶動。
嚴格保護規劃。制定保護辦法,按照國家、世界地質公園的相關要求、標準,實施保護。保護水墨丹霞地質遺跡的原生態,減少人為干擾,以原生態為特色,劃定嚴格的核心區、實驗區、緩衝區,劃定嚴格的保護紅線,留下大自然遠古以來的原始狀態,留給子孫後代大自然的原始遺産。
六、生態治理的使命擔當
黃河寧,天下平。作為黃河上游重要水土保護區的水墨丹霞景區,要樹牢上游意識,擔好上游責任,彰顯上游作為。水墨丹霞景區在生態保護、生態修復、水土治理上義不容辭,確保一河清水送下游。與黃河上游各地協同保護治理,攜手建設“幸福河”
要秉持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迴圈發展,讓絢麗丹霞、美麗景區成為造福一方、造福韆鞦的金山銀山,打造成“資源一流、管理一流、設施一流,生態獨特、人文獨特、研學獨特”的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風景名勝區。
地質遺跡保護,事關韆鞦大計,五十年、一百年後,對生態和地質遺跡保護以及地質科普的理念更加重要。因此,建設、管理、運營單位要放眼長遠,嚴格保護丹霞地質地貌,擔當歷史責任,不當歷史罪人。
七、地質美學的精彩呈現
水墨丹霞旅遊景區項目為甘肅省文化旅遊類重點項目和蘭州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一處集自然觀光、文化體驗、地質研學、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項目,于2021年10月1日,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正式開園運營,成為了蘭州文化旅遊産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蘭州水墨丹霞地貌是黃河流域不可多得的地質遺産和壯美的旅遊資源。蘭州文化旅遊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擔著水墨丹霞的開發、建設、運營,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之際,始終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的引領作用,落實新發展理念,為民興辦實事,要體現國企擔當,要動員全社會共同努力,積極推動景區地質遺跡保護和旅遊産業發展,努力使水墨丹霞景區建成集地質遺跡保護、旅遊新業態、科研教育、探險考察和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使之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地質觀賞景區和蘭州旅遊産業發展的引爆點、聚焦點,打造成蘭州市黃河流域治理的先行示範景區。
景區依託丹霞地貌已建成絲路霞光、絲路雄鷹、飛天探秘、九色丹青、丹秀映天、翠峰瀾天、丹頂攬勝7個觀景平臺以及絲路古途景觀大門、沙井部落文化廣場、沙韻駝鈴景觀大道以及全長2550米的丹霞棧道。
景區內集商業、休閒、娛樂、住宿等功能于一體。目前主要經營項目有太空艙、VR體驗館、五分茶館、絲路驛站、“奪寶騎兵”越野車、德克士餐廳、陶藝館、特色小吃、景區服務超市、研學教育等服務項目以及《舞馬丹霞》大型文化演出項目。杏花村農家樂與鄉土民宿項目,讓遊客欣賞丹霞絕美風光,樂享魅力山野生活。
作為全省重點文化旅遊類項目,依託蘭州市獨特的資源優勢,放眼國內旅遊市場,培育蘭州文旅産業新的增長極,打造蘭州文化旅遊的新高地,構築起蘭州大景區,讓水墨丹霞走出深閨,華麗亮身。
富有活力、特色鮮亮、資源奇絕、美感富足的水墨丹霞,成為黃河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引客入甘,留客在蘭”的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吸引著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遊客走進蘭州、駐足蘭州、欣賞蘭州。
在蘭州市的精心打造下,水墨丹霞旅遊景區已經華麗亮身,使“黃河之濱,神韻丹霞”的絕美景區成為西部旅遊的新高地,“一帶一路”的新地標。
共飲一河水,共奏一首曲。水墨丹霞景區要全面貫徹落實《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條例》,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使命擔當、更實的工作舉措,突出生態功能,守護黃河安瀾,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協同實施水源涵養、水土流失治理、防洪能力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圍繞生態修復任務,加強景區生態保護與修復,系統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使旅遊景區及整個丹霞地貌區成為黃河上游生態治理、生態修復、地質美學開發的典型示範區,為黃河安瀾注入清流,為黃河文化添光增彩。(蘭州文旅集團有限公司 趙家鐸)